混合层深度相关论文
本文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地球系统模式(ESM2M),结合Argo观测数据和由Ishii等整理的再分析数据集,分析现在气候背......
太阳辐射是海洋热量的重要来源。其中可穿透到海水一定深度的可见光(400nm~760nm)部分的能量占总量的44%。穿透海表的太阳辐射将直......
采用2011-2015年SODA3.3.1海洋数据集逐月和逐5天平均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CloudSat卫星观测云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
自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由于库水位抬高,干支流水流变缓,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部分支流库湾在春夏季多次暴发了严重的水华,部分学者认为水......
占地球表面积 71%的上层海洋是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并直接影响、调制着全球气候变化。数值模拟是研究上层海洋动力过程和海......
湖泊热力结构不仅影响湖泊内部生态环境,而且与区域气象和气候系统相互影响,但目前对湖泊垂直温度的观测研究仍非常匮乏.本研究基......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
以考虑了地转和均匀背景流场影响的两层流体界面内波频散关系模型为基础,得到新的利用SAR遥感图像计算混合层深度的方法。利用该方......
降雨-径流-土壤混合层深度是模拟表层土壤-水-化学物质混合体内微观机制和宏观行为的一个重要参数。该文对混合层深度的基础理论以......
利用1871—2008年SODA资料和月平均的Levitus资料计算了南海混合层深度(MLD)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资料分析表明:季风通过流场调整对......
利用Godas的逐月混合层深度(MLD)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初步探讨混合层深度......
利用建立的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一组敏感性试验,以考察初始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TC)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混合层深度对TC......
从观测数据角度出发,考察海浪与上层海洋混合层深度的变化关系。采用卫星高度计和三套温度观测数据,利用改进的混合层深度提取方法......
文章针对目前海洋分层模式中确定混合层深度方法的不足,利用最新发展的描述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的经验公式,提出了一种易于在海洋分......
利用GODAS逐月混合层深度(mixedlayerdepth,MLD)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MLD多年平均气候及异常特征,进一步研究了......
在南方印度洋的年度 subduction 率被分析数据吸收(苏打) 在 19502008 的时期输出的简单海洋计算。为潜在的密度班的 subduction ......
通过分析多年气候月平均的Levitus水温资料,结合多年气候月平均海表面风场资料以及观测的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流的分布状况,探讨热带......
本文将国际研究热点与黄土地区水土养分严重流失相结合,将纳米碳的特殊性质应用于改善黄土坡地土壤结构,以达到治理水土养分流失的......
在当前气候态下的黑潮延伸体海区,混合层在一月到四月都较深。本文使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15个耦合模式的数据,研究混合层......
参照一维Kraus-Turner混合层模式,考虑了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盐度效应和次表层温度盐度方程,在障碍层现象的基础上数值模拟了次表......
本文主要是运用Argo浮标、海表面温度和日本台风路径等观测资料,基于对台风个例"康森"和"暹巴"的研究,来探究西太平洋上层海洋温、......
黄土高原地区水上流失问题严重,在该区域开展水土养分随地表径流迁移模拟研究对指导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通过与海冰和水文观测数据的对比,本研究对GLORYS2v4、ORAP5、C-GLORS和UR025.4四套全球海洋-海冰再分析资料在罗斯海和阿蒙森海进......
在夏季风爆发前孟加拉湾会出现季节性暖池,在季风爆发后它则快速消失。本文利用RAMA浮标阵列中孟加拉湾中部浮标的观测资料,通过进行......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是冬末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垂向性质均一的低位涡水,可以将气候变化的异常信号通过潜沉的作用进入永久性密度......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10°N-40°N,160°W-110°W)冬季混合层较深,有利于海水潜沉和东部模态水的形成,是一个能将副热带大气-海洋相互......
潜沉过程和浮露过程是海洋表层水体与海洋次表层水体交换的主要途径,它们并称为通风过程。潜沉过程可以将海洋上混合层水体输运至主......
海洋上混合层的动力和热力过程对整个海洋和大气的运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大气和整个海洋之间的质量、动量、热量的交......
土壤溶质迁移是环境科学、水文学、水力学、土壤侵蚀、土壤学、生态学和水土保持等学科的一个交叉领域,包含了土壤溶质的迁移和转......
基于2001—2003年1/30°水平分辨率OFES模式资料,本文探究了南海亚中尺度过程的时空特征及其导致的垂向热量输运。研究发现,在......
本文应用一个经验证的全球尺度FVCOM海浪模型,模拟了2012年全球海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分析了海表面风场、海浪场与混合层深度的......
基于1996—2012年西北太平洋Argo剖面浮标盐度观测资料,利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海表面盐度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表面盐度......
研究了在北极格陵兰海(20°W-10°E,65°N-85°N),2003—2012年冰盖(ICE)、混合层深度(MLD)和海表温度(SST)的分布及之间的耦合关......
近几十年来,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使北极的海表温度升高,海冰融化加速.海洋植物的活动产生的二甲基硫(DMS)......
台风Sinlaku与Jangmi分别于2008年9月11日和27日先后经过台湾岛东部海域。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观测到两次连续台风在不同初始环境......
本文对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发展建设的全球和印度洋海域浪-流耦合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所提供的预报产品进行了业务化检验。......
海浪是时刻存在于海气界面的重要运动过程,对海洋-大气系统的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交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海洋表面风场向海浪过程输......
基于SODA3.3.1海洋数据集2011—2015年逐月和逐5 d平均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表层和次表层海温、混合层深度、风应力及风应力旋度......
本文利用FIO-ESM耦合模式的输出结果来计算全球大洋混合层深度,通过与Argo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了全球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特......
基于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11个航次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混合层......
根据1955-2003年次表层海温、海洋上层400m热含量和混合层深度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研究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海温、热含量和混合......
基于2013年在南沙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的实测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混合层深度(MLD)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海......
混合层深度是非点源污染模型中一个重要参变量,在模拟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流失过程中,它决定了参与径流迁移的土壤溶质的范围及......
本文利用2005-2009年期间的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分别采用温度判据和密度判据计算了全球大洋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
根据2004—2005年热带印度洋(30^oS以北)的Argo浮标(自持式海洋剖面观测浮标)温度-盐度剖面观测资料,采用位势密度判据(△σθ=0.03kg/m^3),......
为了定量评估北京气候中心(BCC)发展的BCC_CSM对当代全球海表温度和混合层深度的模拟能力,以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9)观测资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