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发》相关论文
七体自产生以后,历代与之相关的论述异彩纷呈。有清一代,整理研究之学兴盛,七体的创作和研究亦蔚为大观。清代诗话、赋话、《文选......
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简《反淫》之中,有一节论琴的文字,内容与西汉枚乘所著《七发》相关,二者所述互有异同。《反淫》有关斫琴前的占......
宋代学者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卷七有“七发”条,肯定西汉作家枚乘赋作《七发》的文学价值,同时又指出,其追随者纷纷生硬仿效,往往不......
【原文略】《楚辞》虽是古董,但都是历史,有一读的价值。——毛泽东1951年7月7日在中南海同周世钊、蒋竹如等的谈话。此篇早已印发......
《七发》是西汉初辞赋家枚乘写的一篇规模宏大的汉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心因致病和谈话疗法等心理学思想。使人在今天读来仍受益......
在《七发》所描写的音乐、饮食、车马等事象中,观潮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活动,也是此赋题材内容的重心所在.观潮之“观”,与先秦时期的......
作为现代科学的心理学,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医学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我国古代即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其中广泛运用于疾......
在中国古代,“七”是个十分流行的神秘数.宇宙万物所遵循的变化,几乎都是以“七日”为周期而往复循环.首先,很多文学作品以“七”......
'七体'是继枚乘<七发>而产生的一种文体,从古到今,人们都对它的文体特征、源流演变有不少的讨论.但是不少观点望文生义,甚......
赋虽是汉皇朝蔚为大国的文学形式,但是,赋从产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大汉帝国政治的兴衰及知识分子紧密相连.文章正是尝试对此加以申论......
《七发》结尾处陈述“要言妙道”的诸方士是一个道家养生大师群体,道家养生论是《七发》之要旨;全文以道家逻辑结撰全篇;其篇章线......
淮扬菜系是我国各大菜系中适应性较广的一个菜系.它以今天的江苏扬州为中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历代厨师......
关于《晋问》的文体归属文体,从宋到明,一直争论不休,焦点即是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篇题是文体归属重要依据。《晋问》不以“七”名篇,而承......
对于描写陕北风貌的古体诗《七笔勾》,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该诗因明显的地域歧视和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一直作为见证陕北发展的......
《七发》中的“楚太子”和“吴客”非虚拟人物而是实指,吴客是枚乘,楚太子是刘戊。公元前175年至前154年是吴王刘濞踌躇谋反的时期......
西汉枚乘在《七发》中讲过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楚太子生病,吴客诊断其病源为精神萎靡,开出的药方是学习探讨“要言妙道”,用道德调理自......
诗犹药也,可以疗疾,故又称“诗歌疗法”“诗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唐诗》载,东川才子、新乡县尉李顽的《圣善阁送斐迪入京》......
《反淫》以魂魄问答结构成篇,魂说魄以十三事,整体结构与《七发》类似,然分类碎细、铺叙简短,当作于《七发》之前。《反淫》文辞、......
【正】 在汉朝早期,赋作为宫廷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突然出现.虽然它最后成为皇宫的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但在早期,赋的创作中心却不在......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七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七发》引发了对现代教育中关于健康个性塑造问题的思考,提出在优裕环......
西汉赋作家枚乘《七发》中所描述的楚太子病,是对西汉时期这种生活方式病的医史折射,也是当时社会病的一种艺术再现,有其医史文献学价......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枚乘的《七发》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七发》记述了吴客为耽于享乐、萎靡不振的楚太子治病的故事。吴客认......
枚乘《七发》"犓牛之腴,菜以笋蒲"一句,清人胡绍煐《文选笺证》以"犓、雏"二字音近义通,将"犓牛"声训为"牛之少者"。通过分析从"刍"得声及包......
在文献记载中,枚乘是一个既精通方技又深谙道论的辞赋家。为讲述吴客给楚太子治病的故事,枚乘借鉴方技之术中阴阳消长与疾病转归的周......
《七发》把对话双方设定为吴客和楚太子,是以汉初同姓诸侯分布的格局及吴、楚两国的交往为背景。吴客是枚乘本人的投影,楚太子角色......
本文认为历来关于《七发》主题的两种说法并不可靠。《七发》并不具有讽谏的政治意图,它只是枚乘进行艺术尝试、带有游戏笔墨意味的......
<正>一秦汉之际风云激荡,天下游士顺势而起。刘邦建藩立国似对春秋战国时代分封而治局面的恢复,实际二者不可相提并论。刘邦为确保......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大赋这一体式,是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直接祖先。但枚乘的《七发》背后还存在着古老的师承,司马相如的作......
上世纪80年代,文学界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90年代以来,对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工作亦竞相展开,由此引发的诸多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