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乡村》相关论文
《八月的乡村》在主旨上与中共满洲省委和人民革命军的政治纲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不小的裂隙.作者诠释一场“人民战争”......
内容摘要:《八月的乡村》是萧军于1934年完成于青岛的代表性作品。当时的东北已经完全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手里,日本的入侵导致同胞......
内容摘要:《八月的乡村》是一部以反日斗争为主题的共产主义小说。以东北沦陷为背景,表现了在日寇践踏下的受压迫人民对于生的坚强,为......
内容摘要:动物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书写对象。萧军《八月的乡村》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动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作为书写对象的......
内容摘要:身体叙事是小说创作的一种形式。萧军《八月的乡村》是早期抗战小说的代表作品,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直击战争中人......
内容摘要: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是抗战文学中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抗战叙事意味深长,从表层来看,它无疑歌颂了英勇抗战的东北......
《八月的级村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其特色之一是其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特色之二是成功地塑造了在抗日烽火中的几类人物形象,特色之......
“四人帮”反党集团中的张春桥,是一条长期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蛀虫”。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挂着“革命”的招牌,扼杀进步的小说《八......
岁月可以洗去凡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却难以磨灭名人名家的历史陈迹。提起文坛名家萧军和他的名著《八月的乡村》无人不晓。萧军作为鲁......
萧红的《生死场》与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共开抗战文学之先河,是抗日救亡文学的代表作和奠基之作。这两部小说在基本主题上一致,都......
相信无论从何种视角审视,萧军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萧军的一生,虽坎坷多舛,却充满传奇色彩。萧军的小说,从《八月的......
“九·一八”事件后,东三省逐渐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伪政府在文化上施行专制,控制作家的言论自由。沦陷区作家出现了分化......
1935年夏季,萧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而上海《大晚报》副刊《火炬》上却刊登出一篇署名“狄克”......
东北作家群是一个伴着炮火烽烟而崛起的小说流派。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铁蹄践踏我东三省。萧军、......
谨以此文献给自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我东三省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伟大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谨......
【正】 30至40年代,东北作家群崛起于关内文坛并引起“轰动效应”之后,曾有一批卓越的批评家独具慧识地指出了东北作家群创作与苏......
《八月的乡村》是较早被译为英文且在美国取得一定传播效果的中国近现代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二战”为背景,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太平......
半景画与全景画如出一辙,大同小异,都是大型室内壁画。它们多以油画为主,可供半周或四周欣赏,从不同侧面反复强调同一主题。与主题有关......
<正> 吉林大学于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长春市长白山宾馆召开了萧军创作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四川、福建、湖南......
<正> 萧军,原名刘鸿霖,曾用笔名三郎、田军。原籍辽宁省义县(现属锦县),一九○七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生。他六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十......
<正> 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七日下午二时,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文艺界在文昌街省图书馆三楼小会议室,为萧军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1975至1979年间,作为鲁迅著作爱好者,我利用课余时间,编过《新发现的鲁迅作品及书简》、《鲁迅诗歌研究》等资料性图书。其间,得到......
说起曹白,对现在的文学青年来说是很陌生的,但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走过来的从事文学或涉猎文学的老人来说应该是有着清晰印象的,因......
<正> 柔和的曙光悄悄地透过了窗棂,房东老太太又推开纸门屈身爬出来整理房间了。但身穿和服的鲁迅却刚刚倒在“榻榻米”上睡着。日......
<正> 《生死场》是肖红的代表作,它的出版经历了许多周折。原来鲁迅和作者打算将其由生活书店公开出版,因国民党当局的宣传机关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年),即将出版,它精选了这十年间的代表性作品中,对于这期间出版的几百部长篇小说中只选了五部,其......
【正】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现代文学园地里伴随着伟大的人民抗日......
抗战文坛上的一支劲旅──论“东北作家群”章绍嗣一、流亡文学潮抗战文坛上,活跃着一支文艺劲旅,他们组织社团,编辑刊物,研究理论、从......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反映东北沦陷区抗日斗争的重要作品。与故事发生地剽悍的民风相应,作家用粗浅的线条勾勒出了东三省人民反抗......
萧军的三部长篇小说建构了不同的地理空间,并且形成了相匹配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思想《八月的乡村》以旅途为空间确立了链条式结构,展......
<正> 1935年7月,一部裹着时代风云,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饱含着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控诉,显示着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的......
<正> 《八月的乡村》是肖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九三四年春在哈尔滨开始写作,一九三四年十月在青岛完成,前后只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时......
【正】萧军是我国著名老作家。三十年代初登上文坛。1933年,曾与萧红在给尔滨出了第一个合集《跋涉》,1934年携未完成的《八月的乡......
云影天光碧海滨,一番追忆一怆神。蝉声日永听残梦,鸥影孤帆送远人。夜气如磐怀故垒,青灯坐对细论文。似真似幻余何有,残简依稀认未......
<正> 以《八月的乡村》奠定其在中国左翼文坛地位的萧军,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老作家。他的文学生涯经历了漫长的五十年的时间......
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抗日怒潮席卷全国的历史背景下,“东北作家群”崛起于文坛。当时,一批关外青年作家,流亡到左翼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