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诸宫调》相关论文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集诸家之大成,由不同宫调构成的大型说唱形式.大部分诸宫调在传承过程中已经流失,现今所能见到的“诸宫调......
诸宫调又称“诸般品调”,是我国宋金元时代流行于北方的一种说唱艺术。现存的诸宫调仅3部,即《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和《......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保存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通鉴》以及稍前的反映刘知远故事的《五代史平话......
一、《刘知远诸宫调》语言的特点 首先,《刘知远诸宫调》作为金代的作品,相较于古代汉语,语言上具有白话色彩,即使是和不远的唐......
诸宫调是宋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音乐形式,近些年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对2000......
<正>作为一种曾在宋金元时期广泛流传,对中国戏曲、说唱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的说唱艺术样式,诸宫调的命运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
<正> 唐代末期,出现了书坊刻书。五代时,政府刻书、私人刻书也相继出现,形成了我国刻书史上的三大系统。而书坊刻书是分布最广,影......
北宋歌坛出现的唱赚,一直影响着诸宫调和宋杂剧的发展,并对北曲杂剧套式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唱赚"一体的......
<正>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残卷(以下简称《刘》),自上世纪初被发现以来,经过中外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在文本校读方面成绩斐然,(1......
解释疑难词语是近代汉语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两种诸宫调的词语考释方面,前贤时彦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仍有一些释义未详或欠完......
《刘知远诸宫调》是金代北方的民间作品。本文把《刘知远诸宫调》残存的86首乐曲的押韵韵段比较《中原音韵》,总结金代北方某方言......
诸宫调反映了12和13世纪的金代口语,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朱子语类》反映了12和13世纪的南宋口语,带有南方方言色彩。二者同时异域,......
《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是金代文学的双璧。金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因此两种诸宫调中有多少外来语成分值得关......
刘知远故事流变考论朱恒夫刘知返故事源远流长,从来之后,经历了评话、说唱、戏曲、小说等诸形式。在民间,刘知远和李三娘是妇孺皆知的......
<正> “这”在它的历史初期只能作修饰成分,即只具连体性功能。“这”从连体性功能发展为独立作主语的功能(下称独立性功能)有一个......
<正> (一)戏曲和曲艺一直被称作姊妹艺术。久而久之,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二者似乎是肩并肩,手牵手,一起长大的。而实际上,它们并不是......
1907年12月至1909年7月,俄国军官、地理学家科兹洛夫率探险队两次到我国内蒙额济纳地区的黑水城进行“考察”,劫取了大量珍贵的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