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李善注相关论文
李善对的注解并不是广受褒扬的.他并没有为等三篇他所认为的"经典之作"的序施与注释.因为他这三篇序没有按照其创作年代即汉代和晋......
司马彪《庄子注》今已散佚,只有部分因为其他典籍的引用而得以保存。《文选》李善注所保留的司马彪《庄子注》数量虽少,但有其独特......
《文选》李善注大量引用扬雄《方言》,经考证发现,其中有14例是李善误将郭璞《方言注》或其他典籍作为《方言》而引用的。通过文献比......
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标点本《汉书》,可以说集《汉书》各版本之大成;但是,其中错讹之处也在所难免。《文选》李善注本大量引用《......
《文选》李善注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被誉为“考证之资粮”;《法言》是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著作,是汉代重要儒家著作之一,李善注中多次引......
“以杀青书”补议张子开刘向作书录所习用的“以杀青书可缮写”一语,历来有在“书”后逗和在“青”后逗两种读法。近来又陆续有文论......
一 《汉语大词典》卷一收“中畋”,解释是“在狩猎之中”。[1](580)引用的例证是唐张铣注《文选》:“言四马至于中畋皆翘健惯习也......
【正】与曹魏、西晋文学相比,东晋文坛玄风弥漫,就显得沉寂了。檀道鸾说;“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
文体辨析的学术渊源出自《七略》、《汉志》,①而辨体的事实,也见于《汉书·艺文志》。刘师培《论文杂记》说:“观班《志》之分析诗赋......
<正> 颜师古是唐初有权威的音韵训诂学家,所注《汉书》、《急就篇》,盛行至今。其自著《匡谬正俗》八卷,亦小学之名著,所引典籍及......
<正>《窦》剧中人物姓名尽属虚构,固不待言.但冤杀孝妇事则自古流传,由来已久.世人但知西汉有“东海孝妇”故事(见《汉书·于定国......
<正> 一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用现代文艺理论的术语去诠释我国古代文论习用的一些溉念,往往不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偏颇。对曹丕......
<正>从现存古代诗歌看,中国古代留有大量送别诗。中国古代的送别诗,经历了由"祖饯诗"到"饯送诗"而后演变为"送别诗"的漫长历程。古......
唐代学术处于汉学与宋学两座高峰之间 ,常易被忽略 ,但以经注、史注和《文选注》为代表的唐代注疏之学却在倡导平实的学风和以文证......
<正> 魏晋诗人张协、张载、应璩、应埸、王赞,均以五言诗见称,钟嵘《诗品》皆有其诗评。此五位诗人籍贯的古今地名,历来存误且有其......
《文选》李善注引文繁富,历来对其研究者众,且学人着眼点集中在三方面:一、在于寻找李注释例,以恢复李注原貌;二、取引文以供辑佚、......
<正> 潘岳赋的成就较高。刘勰将他列为“魏晋之赋首”八家之一,萧统《文选》选录他的赋竟达八篇之多,可见刘勰和萧统对潘岳赋是十......
阮籍早年在曹魏政权日益腐朽局势微妙的情况下,一再回避出仕,他的《咏怀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篇什对于以曹爽为首的当朝权贵进行抨击......
<正>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论赋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显然是偏重汉代骋辞大赋而言,以彰显赋家的大胸襟与大......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
以征引旧籍来注解《文选》是李善注的显著特征,也是李善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原因。作为我国第一部解释俗言俚语的训诂专著《通俗文......
<正>谢灵运酷嗜山水,因而有"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①的感言,他不仅遍游江南名山大川,而且还致力于对游历名山踪迹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