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相关论文
对于《方言》“蝎、噬,逮也”条的注解,以往各家阐释多有未安之处,尤其在引据书证时,多轻信《诗经》毛传。“蝎”“噬”分别为“遏......
汉语从古到今,都有很丰富的方言存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一带的氏族和部族很多,商末有一千八百国的说法。至西汉时,杨雄作《方言......
晋语研究是在《方言》杂志的倡导和推动下进行的。在庆祝《方言》创刊二十周年的时候,回顾晋语研究的历程,总结晋语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徐丹的《汉语里的“在”与“着”(著)》(《中国语文》1992,6)和孙锡信的《汉语史通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都说北方话中“动词+......
第八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届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
第八届官话方言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6月18日至19日在渤海大学(辽宁锦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和渤海......
指称论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论题,其中代表性的两种对立观点分别来自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和克里普克的因果论。前者强调命名初期的理据,而......
扬雄《方言》中的转语词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可细化为对同源关系与单纯音转关系的区分。文章分别举证分析了平行互证法在《方言》......
“搜”字本来的字是“叟”。它在甲骨文里就已经出现了。你看它的结构,不论甲骨文(图1-图3)也好,小篆(图7)也好,都有个盖子“冖”,盖子......
“猪”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别称。使用频率仅次于“猪”的是“豕”。《左传·庄公八年》说:“齐侯游于姑棼,逐田于贝丘,见大豕。”猪亦作......
地域对古代方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扬雄《方言》中的古北燕朝鲜方言区的词语,结合历史知识,描绘出古代东......
扬雄《方言》后世传本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有学者认为“别国方言”意思为“区别于雅言的方言”,但对于“别国”作......
摘 要: 西汉扬雄从实际语言出发,运用客观的调查方法,記录了丰富的方言材料,编成了《方言》十三卷,成为我国历史方言学史上第一部方言调......
本文是語言學名著的專題研究,屬於語言學史的研究範疇。全文包括《緒論》在内共八章。 在《緒論》中主要表逹了以下内容:對文中涉......
《方言》是漢代揚雄所著的中國第一部漢語方言比較詞典,是一部具有重要語言學價值的古籍。全書分十三卷,共一萬一千九百字,收錄六百七......
扬雄《方言》记载的楚地词“(釀)葇”表示“苏之小者”,前人考证为香葇,有失偏颇.“(釀)葇”属“苏”的一种,亦属草类.通过考察南......
作者简介:孟红蕾(1991-),女,山东潍坊人,聊城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摘要:扬雄的《方言》首次提出“......
《方言》,书名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该书名含有三层意思:“輶轩使者”暗示了全书的资料来源,是作者像輶轩使者一......
不少研究认为秦晋方言是扬雄时代通语的基础方言,但这种观点仍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扬雄《方言》中训释词的特征和性质是审视秦晋......
《方言》《广雅》“桓,忧也”之训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桓”为“怛”之形误。《方言》“饵谓之餻”之“餻”在一些引......
《康熙字典》所引《揚子方言》訛誤衍脱情形嚴重,有稱《方言》而非來自《方言》者,有經王引之、渡部温等人校勘而需要補正者,有以......
从“各”字说起,通过对比《尔雅》《释名》《方言》《说文解字》的相关说解,并辅以甲金文字材料,对“褱”之形义进行分析说明,并结......
<正>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绝非无本之本、无源之水。语言里的词,为什么赋予它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总是有一定的理由和根据的。因此......
汉扬雄<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对其语意有不同解释.王力、何九盈先生认为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加"别国方言";本文......
先秦时期,"车"在共同语中读"[ka]",汉代至唐代,"车"读"[■]"和"[kju]"。"车"的"[■]"音在宋代以后变为"[■]",元代以后变为"[■]"......
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最早记录了古朝鲜语,人们发现,古朝鲜语与现代朝鲜语"无一近似"。这主要与扬雄调查方言的方式以及当时该地区......
何为“销猪”,《西游记辞典》释为“阉猪”,似不确;《方言》2003年第2期邵则遂先生《(西游记)里的“销猪”》则认为是未经阉割的公猪或......
今文《尚书》是汉民族最早的元典之一,多为可靠的商、周文献,其口语化书面语的语言特点,使其成为研究上古方言词发展演变的重要语......
邢毕《新修系音引证群籍玉篇》完整保留了孙强《玉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二言”。其中有73条引及《方言》,部分保存了唐时《方言》......
期刊
《文选》李善注大量引用扬雄《方言》,经考证发现,其中有14例是李善误将郭璞《方言注》或其他典籍作为《方言》而引用的。通过文献比......
“通语”现在在语言学界被广泛使用着,语言学界使用这一术语时,一般是相对于“方言”来说的,即作为共同语的等义词。“通语”第一......
在分析秦汉时期幽燕地区文化时,要关注这一大的区域文化内部的关联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扬雄《方言......
扬雄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现代偃师话中依然使用,虽然其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语义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仍保留了非......
过去治<方言>学史,眼光一直盯在郭璞、戴震、卢文弨、钱绎等人身上.其实,从学术积淀、传承的角度来看,<方言>学史中还是有不少学者......
扬雄《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杰作。在当时就被誉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晋郭璞也盛赞其为“真洽进之奇书,不刊之硕记”,并用心为......
《博雅音》作成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现在所见各种《广雅》或《博雅》刊行本,曹宪音释皆散次于正文之后。至清代,王念......
《方言据》是明代考释方言词的著作,对方言研究和古汉语词汇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文章主要对作者之谜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研究现状......
本文钩稽整理了扬雄在《方言》中以及郭璞和清代学者在小学注疏中指明的"转语"材料,对不同学者所揭示的"转语"材料的音义关系进行了分......
古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是深入所有阶层的饮品,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诸子百家,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好......
《方言》中的文字,《说文》真正不收的有405个,这些字有的反映了方音,有的声素寓义。它们一方面客观地记录了各地的方言词语,另一方面......
《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著作,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流传时久,是书亦多错讹脱漏之处。清代学者戴震等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