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三百年祭》相关论文
中国真正读懂明史的人大概只有毛泽东。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将李自成的失败归咎于政治与军事决策失当。这一结论似是而......
《甲申三百年祭》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的不朽名篇。毛泽东就此书曾向中共高层敲响警钟,提醒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从李自......
在甲申年再次来临之际,牢记<甲申三百年祭>所总结的历史教训,诚骄逸,顺民心,永葆党的本色,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永不变色.......
今年足农历甲申年.60年前,1944年3月19日,明朝灭亡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开始刊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从而激......
2004年是又一个甲申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同时也不能不想到姚雪垠的《评〈甲申三百年祭〉》,于是乎增强......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满洲人步步为营,逼近山海关;张献忠占据四川,大肆屠杀士绅百姓......
丹桂飘香的金秋时季.我乘赴京开会的时机.来到风光秀丽的北京西山脚下的中央档案馆.查看到被列入延安整风文献的《甲申三百年祭》的有......
1944年,为了纪念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郭沫若先生写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的史论.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作......
《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这篇名著发表于1944年3月19日重庆《新华日报》,60多年来,对该文的历史作用和价值,评论很多,但......
《甲申三百年祭》与当时围绕明末史研究已然形成的学术语境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和衔接;抗战时期国共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往往以......
1949年3月23日,吃过早饭后,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准备起程向北平进发。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机关大院里站满了激动的人群。此时,毛泽东却仍......
报纸副刊的兴盛起于上二个世纪初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一开始就跟副刊结下了不解之缘。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最先在《晨报》副......
《甲申三百年祭》和《前线》是毛泽东在1944年春天读到的。经他推荐,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共产党从抗战胜利前夕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发......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毛泽东是在1944年春天......
中国的教育历来存在着强烈的知识化倾向,即主要把科学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承。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超越知识化教育。知识化教育的根本......
1按中国农历的纪年法,从2004年1月22日(春节)起,我国进入农历甲申年.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甲子.六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
1944年3月19日,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撰写的一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在当时中国政坛......
<正>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五十周年张馨“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战国策·赵策》上的话。《汉书·贾谊......
<正>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先生在重庆发表了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选择这一天是意味深长的,因为正是在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日,毛泽东同志接见了我国著名学者周谷城。谈话中,毛泽东同志不无感慨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啊。周谷......
<正>如何保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党治国理政的时代担当意识和历史创造精神,是当代中国政治家不断......
<正>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
<正> 今年又轮到甲申年。60年前,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纪念明朝灭亡和李自成起义失败的第六个甲申年,发表了......
<正>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是毛泽东很注意研究的一位历史人物。1939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阐述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正>"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警世名言,尽人皆知。而"两个务必"思想与《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70年前,由大文豪郭......
长期以来,影响深远的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其主题思想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总结李自成农民起义由胜利到失败的教训,告诫共产党要......
60年前 ,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 ,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文章深刻揭示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功败重成的历史教训 ,这在......
<正> 《甲申三百年祭》(节选)被选入普通中学和业余中学作教材。对于《甲申三百年祭》这么一篇影响如此之大的文章,我是不敢妄加评......
<正>公元1644年,当大洋彼岸的英伦三岛掀起资产阶级大革命狂澜,冲决中世纪黑暗堡垒之际,此岸之古老的东方大国却风云变幻,大地陆沉......
本文简要阐述了《甲申三百年祭》发表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该著作所提示的历史教训而产生的深刻反响。......
多灾多难的《甲申三百年祭》──关于李自成起义经验教训的讨论杨炳昆1944年3月,郭沫若发表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迄今刚好半个世纪。......
论阿英历史剧的艺术风格谢昭新阿英从20年代中期起,就活跃在革命文坛上。曾和蒋光慈等人组织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革命......
《甲申三百年祭》并未承载"开炮"使命。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一来敦促国民党当局进行改革,二来告诫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三......
<正>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为延安整风的主要文献之一,细细重读之后,"明灭闯兴"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历在目,感......
<正>通过《人民公仆》2014年11月刊,我们重温了毛泽东同志与《甲申三百年祭》的故事。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现实价值,对加强......
郭沫若留下的文化财富,为中共党建和廉政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共历代领导人从他的《甲申三百年祭》吸收“戒骄防腐”思......
翁国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荣获2002年《中国经济报》等评选的“中国百杰经济人物”称号,获中国......
跨越三个年代,出版同一位作者的同一本小册子,这样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出版史上似乎尚不多见。所以当这样的小册子出现在喜好藏书的我......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高瞻远瞩,不仅运筹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在胜利后如何不重蹈历史王朝覆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