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义相关论文
在甲申年再次来临之际,牢记<甲申三百年祭>所总结的历史教训,诚骄逸,顺民心,永葆党的本色,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永不变色.......
在明末甲中国难至清初顺治年间,有关李自成起义的小说主要有三部,即《新编剿闯通俗小说》、《新世弘勋》、《樵史通俗演义》。学术界......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的革命始终是围绕着求政治平等和经济均平而展开,而这种平等的要求归根到底反映了农民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的......
<正> 1644年(甲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王朝灭亡。不久清军入关,在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占领了京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
【正】 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历史上的西周、秦、西汉、新、后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王朝和东汉......
1944年,为了纪念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郭沫若先生写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的史论.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作......
<正> 关于孙祚民同志所写的有关中国历史上次民战爭的文章中的严重错误观点,已经有许多同志批判过。其中关于中国农民战爭失败的......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它既服从于人物形象刻划与主题表达的整体布局,又能促进结构变化,情节运动,丰富情感,收到应有的美学效......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毛泽东是在1944年春天......
明末农民战争史研究因兼具“明末”“农民战争”两大特殊元素,在我国历史研究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而“李岩质疑”则被誉为明末农......
【正】 明朝(公元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到中期以后,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了,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室、官僚、地主手里。到一五二一年,......
历史教学的第一个步骤便是制定教学目标。新的初中历史课程同以往相比,融合了一些最近几年新的史学成果,渗透了课改后的新教学理念......
<正>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五十周年张馨“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战国策·赵策》上的话。《汉书·贾谊......
【正】 孔立、李强二同志发表的《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历史的“合力”之一例》一文(载1982年8月16日《光明日报》,以下引自......
农民政权必然败亡1644年(岁次甲申),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率部从北京门户居庸关攻进皇城,明末代皇帝朱由检走投无路,被迫在皇宫后......
<正> 出身于回族的起义领袖马守应,是明末农民战争中重要农民领袖之一。他很早就参加和领导了农民起义,并且始终坚持了反明斗争,直......
<正> 李自成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参加起义軍、五年后代高迎祥为闖王。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再度出山,很快地攻下洛阳、襄陽、不久......
<正> 两千几百年来,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每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总有一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加......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他未能防止部下的腐败,最终......
纪念甲申山海关之战35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由秦皇岛市政协暨山海关区政协及其他市属有关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甲申山海关之战350周年学术研......
多灾多难的《甲申三百年祭》──关于李自成起义经验教训的讨论杨炳昆1944年3月,郭沫若发表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迄今刚好半个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李自成起义几乎同时发生 ,由于它们发生的背景不同 ,导致其性质不同 ,影响也相去甚远。作为全新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明末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李自成结局究竟怎样,是清初以来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李自成的牺牲正处于各种社会力量激烈斗争的时......
<正>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对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又提出了不少新问题,这对提高博物馆的......
【正】 郑廉撰《豫变纪略》是记述明末农民起义在河南的专著。书中所记,不但较其同时代的一些史书具体,还订正了作者所见到的史书......
<正>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他在领导起义农民进行反抗明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中,为了实现“取天下”的斗......
<正>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李自成氈笠缥衣,乘乌驳马入承天门(今天安门).至此李自成起义发展到高......
<正>把小说这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对文学的这一体裁的一般结构特点进行探讨,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针对同一体裁内部......
<正>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属太原市)人,是明末清初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启蒙哲学家之一,在书法、绘画、文学......
<正> 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李自成自潼关原之战失败后,被困于商雒山、鱼腹山,休养生息,积蓄......
1944年3月,郭沫若在国统区中心重庆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出现了不少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阿英......
<正> 一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革命形势的发展在明末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天启七年(1627年)于白水、澄城爆发......
<正> 建国以来,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成绩是令人振奋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受到了干扰,经历了曲折,没有......
试论明清嬗替之际河南东北部知识群体的政治动向──从郑廉及所著《豫变纪略》谈起[美]戴福士明清改朝换代之际,明朝官军,农民起义军和......
<正>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史实: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