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际相关论文
作为我国词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宋南渡词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成为词......
摘要:两宋之际是道学学派竞合和早期道学话语生成的重要时期,而二程洛学与荆公新学则无疑是这一时期学派角力、话语权争夺、政治地位......
宋代官方在城市的文化活动中一直扮演着引导者的形象,宋代帝王一直希望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引导将百姓置于自己的思想控制下,并利用文......
南北宋之交,理学新文化在文人圈子中传播,不少文人在诗词中记录下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蛛丝马迹,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史信息。......
两宋之际,洛学在王学、佛学等的夹击下苟延残喘,甚至一度处在消亡的境遇。然幸赖程门后学积极卫道,他们在经学上整理二程著作、在判教......
《宋故武功大夫永康府君张公墓志》收藏于重庆市南川区文物管理所。墓志主人张俣史书无传,潞州潞城人,生前曾知南平军、永康府。曾......
周紫芝的辞赋清晰地展示了两宋之际文风由深刻沉郁向平易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转向。而这种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朝廷在靖康之难后没有能积......
两宋之际孟后垂帘听政与民族矛盾靳华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朝代。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建立的......
六言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唐朝,诗歌数量仍然很少。北宋微宗朝前后,六言诗蓬勃发展起来,在题材、对仗和句式上都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六言......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美籍宋史学者刘子健(James T.C.Liu)先生的《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一书于2012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距......
两宋之际,也就是自哲宗朝后期至高宗朝这一时期,随着政局的不断变化,各学派势力也此消彼长。宋徽宗崇宁年间,新学影响力臻于巅峰,......
道教神霄派形成于两宋之际,与天师道、上清派有关系,吸收了东南沿海地区的雷神信仰及其相关法术再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其以......
一、理学的特点 上篇曾及:理学是于两宋之际极其复杂、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诞生的,是诸如历史、现实以及学术史自身的因素......
北宋末年政治的一个特点就是宋室内斗不绝,作为大名府的官员全面参与了几次关键的宋室权力之争,权力斗争的结果进一步加速了北宋的......
南宋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多情,以一支纯乎天然、毫无矫揉做作之态的充满神韵的空灵之笔填词,开婉约之宗,她的词表现出真实之美......
王安石新学在两宋之际的学术嬗变,其实并不是新学学术本身自由、自觉的传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统治集团的政治选择,使新学非学......
<正>一、唐宋变革说的最初提出今日海内外中国史研究者耳熟能详的"唐宋变革说"(欧美学界称之为"内藤假说"——NaitōHypothesis),......
客家人,或者说操客家方言的人在国内外约有三千七百万人,是一支很重要的建设力量。但是客家人到底如何形成,至今尚未完全定论,这是......
乡居田园辞赋在两宋之际数量较多,影响较大,除了流露出秀丽的乡野美景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本文以两宋之际的乡居田园辞......
<正> 《江汉学报》今年第5期报导了湖北省历史学会年会上关于《论李纲》一文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论点以后,最近又陆续发表了敬贤、李......
公元1100年至1141年,处于两宋之际大变革时期。有关这段历史,由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徽、钦两宗史事亡佚,《宋史》所载既不甚......
宋代建炎年间,苏州地区经历了金人的屠戮抢掠以及从破败中重建的过程。苏州在建炎兵燹中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反映了全国局势对地方......
两宋之际的辞赋发展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变化。靖康之难的时局促使北宋后期辞赋中弥漫的衰飒之气向深沉、悲怆的方向发展;北宋后期以......
两宋之际,荆公新学的传承有着十分复杂的时代背景。本文力图在两宋之际剧烈的政局演变中,历史地考察新学的传承与演变,并深入阐释......
两宋之际,福建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词人,他们中的不少人志同道合,相互间交游唱和频繁,形成了福建文学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的繁盛局面。......
【正】 从徽宗即位到高宗逊位约六十年,福建涌现了李纲、李弥逊、邓肃、张元干、刘子翠等一批力主抗金的爱国诗人。尽管他们的官位......
【正】 两宋以弱著称,虽屡屡屈辱求和,仍经常挨打,终亡于外患。宋之弱,具体表现在军队的日益虚弱腐败;而士兵之骄,则是其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