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相关论文
《大道家令戒》见于早期天师道文集《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是汉中教团解散后为颁布给分散的天师道徒众而撰写的教诫。此文的确切......
期刊
彝族先民曾生活在四川西部的蜀山,是以黄帝为始祖的早期蜀人,天师道与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天师道科仪"三官手书"与彝族先民的天崇......
在明代,天师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经过明代帝王册封,天师道天师权力从元代时领江南道教事,跃升至领全国道教事。自此......
阮孝绪《七录》列“佛法录”为外篇第一、“仙道录”为外篇第二,他的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受时代影响,更与他个人的思想倾向密切相关.......
《赤松子章历》是早期天师道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对今本《赤松子章历》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多为中古时期的用法,也有一些......
东晋南朝时期,众多的世家大族信奉天师道,例如王氏、谢氏、杜氏、葛氏、陶氏等。但是,会稽孔氏对道教的虔诚程度之深,奉道人数之多......
《逆史》 中国人历来尊崇泛神论思想,“跳大神”、“做道场”为人“祛病去灾”,这些民间活动都是泛神论的表现,是一种巫术。直到现......
在中国,宗教的发展与政治密切相关.道教经历了从上层社会到下层社会的发展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被下层人民利用,成了民间......
魏华存(公元252--334年),西晋女道士,任城樊(今山东济宁市微山)人.持斋修道多年,曾为天师道祭酒.她广收道教神书秘籍,所著等书,为......
一、王羲之与天师道的关系rn东汉末年,道教两大教派并立.太平道遍布青、徐、幽、冀、兖、豫、荆、扬八州,旁及并、凉.天师道行于巴......
“来去不闻山鸟喧,三生石上龙蛇年”①是四十七代贞一天师的临终示化颂.在灿若群星、大才辈出的历代天师中,贞一公没有虚靖天师的......
醮乐是道教斋醮科仪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龙虎山天师道醮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在天师道中具有重要的地......
成汉政权是寅族贵族李氏领导六郡流民反抗蜀地晋朝官员,与土著大族的斗争下建立的带有宗族和宗教色彩的割据政权。在成汉政权建立和......
江苏镇江丹徒县焦湾侯家店南朝古墓出土的六面铜印蕴涵有非常丰富的道教内容,本文以西晋末年的“永嘉南渡”作为解读此印的历史背......
西晋以来天下大乱,流民四散。继李特据川后,张昌亦起。张昌与天师道之关联一向少人有论述,而天师道在少数民族的传播更是促进了少......
神州五岳,似乎惟北岳恒山香火欠旺,显出冷清,有些落寞。相信到过五岳的,不会没有同感。但是,正是这遭人冷落的恒山,却拥有九州独绝......
明代宗教生活是多元化的,儒、释、道及多种民间宗教“百花齐放”,长期并存。明王朝初中期统治者崇奉天师道,后期对天师道是利用、抑制......
道家(教)一直都很注重对心性问题的研究.隋唐以降,道门中人对心性问题的阐述无不带有儒释之痕迹.宋明时期,心性问题的系统阐释是天......
东晋末年刘裕通过镇压以天师道为旗号的孙恩之乱起家并最终凭借军功建立了刘宋政权,然而刘裕与天师道实又有其他重要关联.刘裕及其......
摘 要: 方腊起义和黄巾起义作为农民起义运动,在二十世纪备受学者关注,先贤时彦对于两者的研究成果很丰富。本文以政教关系为视角,从......
本文试图利用较为全面的史料,即使用官修及私修史书、笔记、文集等各种文献资料,与道书记载相互考证,以梳理晚唐两宋时期龙虎山天......
会稽山阴孔氏是江东颇具代表性的世家大族,六朝时期,在学术文化领域,孔氏经、律兼修,尤重儒学,保持了汉代旧族的传统学风,表现出了较为保......
本文介绍和分析法国汉学家傅飞岚先生一篇探讨早期道教空间和科仪结构的文章,用回到具体的空间并追溯文献的办法,可以看到汉学家的研......
陆修静是道教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改革天师道和弘扬灵宝派有突出贡献。《陆先生道门科略》是陆静修改革天师道的措施的重要典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禳星形象的塑造,渗入了天师道的民间文化.事实上,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盛行于琅邪及东南沿海地域,不少政......
天师道发源于江西龙虎山,是我国道教著名的分支之一,其包含的科仪音乐更是体系完备,结构严谨,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在对龙虎山科仪......
丹阳句容许氏是典型的江南土著氏族,本文重点考察许迈与鲍靓的交游关系,一方面探讨许迈本人的宗教信仰,同时对东晋时期道教各个派别之......
【正】"道家以开山立派为宗"。就道教宗派之地域性分判而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出现过寇谦之之所谓"北天师道"的改革和南方陆......
【正】 道教在我国已有一千八百年发展史,先后形成一些不同宗派。几个主要宗派随着历史的变迁,互有兴衰,迭主沉浮。历来的道教史著......
本文拟从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灵宝经,探讨汉魏天师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及其对东晋南朝新道派的重大影响。国外......
陆修静在历史上被不少道教宗派尊奉为祖师之一。自近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对陆修静的道派归属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明代《正统道藏》......
<正> 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传承体系分为传承体、传承法、传承域、传承力四大部分,通过对龙虎山天师道音乐传承体系的研究,可探知其近两千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天师道分化革新的大发展时代。它从一个不被主流思想认同并与皇权发生激烈冲突试图政教合一的民间信仰,转变为封......
《搜神记》赵公明参佐故事主人公王祐实为晋汝南王司马祐,参佐则是早期天师道教团的重要人物。"赵公明参佐"故事中所说的三将军赵......
在中国道教近两千年的发展中,道教与民间巫道一直处在既相倚存又相矛盾和冲突的境地。国内外学术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强调二者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