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汇通相关论文
目的1.秉承传承经典、服务临床的宗旨,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模型为基础,探索与总结六经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可行性......
西方解剖学经由几个世纪的发展日臻成熟,形成了诸多解剖学著作。西学东渐之时,传教士纷至沓来,参与编译西方解剖学著作。编译的解......
胎教作为一种在中国绵延千年的民俗观念,最初是为培养天子而创设,后历数代发展而逐渐成为寻常百姓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代......
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唐容川在脏象研究方面提出的新观点以及在临床中的运用,阐述他从古代哲学及气化的观点论述五脏,提......
张宇,医师,大学教师,医学硕士,目前就职于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从事疼痛及骨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李致重教授撰著的一书即将出版问世.这是著者长斯不懈、积极努力而认真思考、研究的心血结晶.近一百多年来......
在主情论的中国传统诗学视域下,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在一种幽眇含混的美学情态下建构起来.叶维廉先生作为海外华人诗学家,力图实现中......
从安全性、预防疾病的优势、诊断的整体优势及便捷性和实用性的优势方面总结了中医在健康体检及诊断中的优势,阐述了开展中医健康......
研究中西汇通者古今有之,然中、西医本属不同的理论体系,虽最终目的均为治病救人,但言其汇通者甚难.笔者从临床实践过程中略悟出中......
从临床视角对民国时期针灸文献加以研究,发现在西学引入的背景下,近代针灸临床呈现出中西并用的思维取向,表现为在疾病分类命名、......
传统医学是当今主流医学体系有力补充,在世界医疗体系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中西方均有丰富的传统医学实践经验,随着地理大发......
孙桂芝教授从医60余年,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卢雯平教授在20多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基于孙桂芝教授中西......
"知识"问题是学术史研究的基础,传统学术史研究缺乏对这一维度的重视。从古典知识体系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的变迁轨迹,经世之学在......
"中西医论争"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与科技传播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作为近代我国内陆地区唯一一本主张中西医汇通的刊物,办刊于......
张锡纯在用药方面,精研药性,尊古而有创新;灵活求变,扩大药用范围;单味重用,力挽沉疴痼疾;重视配伍,严谨而富新意;调理气机,用药升降相宜;推崇......
探讨了中西汇通大家祝味菊受教育的时代特点及其在临床、教育、著书立说各个方面的成就,为推动中西医汇通之发展方面作了极大贡献......
为了释疑解惑,仲冬假日的一天,我来到山西中医学院王世民教授的寓所.在其简朴而略显零乱的书房里,他接待了我,循着中心议题的脉络,......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汇通的临床实践家,推崇"医学以活人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之界限存于胸中",张氏中西汇通临证处方思路主要包括:引经据......
鲁卫星教授认为心系疾病多以血瘀为标,又以脾胃与心系疾患、五行生克中心与脾的母子关系为理论依据,认为脾胃为治疗之重,故在临证......
沈仲涛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知名的易学家,他以科学易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当时影响很大。当时西方各国的学者、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不......
西洋画法对明末以来中国绘画的影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期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精选有15家文博单......
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家,其崇尚实证、重视实效、衷中参西、汇通中西的治学思想,完整地体现在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影响深远。......
目的:本研究通过整理近代恽铁樵和陆渊雷两位医家在近代中医陷入存亡危机时的医事活动,并比较他们为维护中医传承发展选择对策的异......
[目的]对近代浙江著名医家裘吉生的生平事略及学术成就进行提炼,宣传推广裘氏为中医药事业作出的贡献,弘扬浙派中医。[方法]通过对......
张锡纯先生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重大。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有颇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治......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介绍著名中医临床学家章次公先生中西医合璧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治学方法及临床诊治用药经验,如热病用附子、保护胃粘膜、善用虫药治......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及古代医家关于甲状腺疾病(瘿病)文献学习和梳理,揭示经(精)方要药治疗甲减的理......
<正> 一、家学渊源,学贯中西朱沛文,字少廉,又字绍溪,清咸丰光绪时广东南海县人,约出生于公元1851~1861年,卒年不详。数世业医,先父......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八卷,以中医为本,参以西医,共奏治病之功。言中西结合,必先寻汇通之处,方可结合有道。其《医论医话》......
南京医学院仿宋针灸铜人与现行《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经穴定位有多处差异,笔者选择足阳明胃经面部循行线及腹部水道、归来、气冲三......
在临床专业的中医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中医西医两种理论体系和思维的碰撞。如何汇通中西医思维,让西医思维为主导的学生理解中......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前身为建于1964年的冶......
<正> 唐宗海是晚清著名医学人物,“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之一,但有关其生平事迹的史料记载甚略,许多问题长期不得而知。笔者前几年在......
梁宗岱对源于西方的"象征"做了中国化诠释,提出"象征"与"兴"的关联性,反对将"象征"视为单纯的"象"与"理"的结合,认为这不过是修辞学上的"比","意"自......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流行于世之唯一一部医书。文章主要论述了此书贯通中西医理、合参......
脏象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自秦汉《黄帝内经》脏象学说已具邹形,历经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发展,由于宋代设立中医教育机构“太医......
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唐容川在脏象研究方面提出的新观点以及在临床中的运用,阐述他从古代哲学及气化的观点论述五脏,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西医治疗缺乏特异性,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往往......
目的:立足中西汇通,中西医理论的结合,通过对张氏中西医汇通思想及临床方药体系进行整理,探讨中西药应用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