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仁相关论文
《论语》可以说是国学中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儒学博大精深的思想,在幼儿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启蒙意义.那么,《论语》在启蒙教学中......
从德性与功利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一角度来分析,孔子的"为仁"蕴涵着三个层次: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孔子对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对人的生存、人的早期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人的群体的思考,建立了自己......
蔡格是蔡氏九儒第四代儒者,作为朱子门人后学,他的学说可以看成朱子学继续发展的产物,他一生的学问宗旨在于辟佛卫道。在心性论层......
《论语》之《学而》篇第二章的"孝弟为仁之本"解为孝悌是实践"仁"德的根本;《雍也》篇第十六章中的"而"字作"却"字解,据此将本章理解为:没有......
问孝四章生动记录了孔子因学而教、因材施教的教孝活动,揭示了孝道对于君子成人的奠基意义,是孔子教孝而“立人”“达人”的为仁写......
近代以来对《论语·先进》"侍坐"章"与点"义趣的诠说依然繁富,绝大多数注家均刻意区别曾晳之志与子路、冉有、公西华之志,同时亦留......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为仁"是其道德修养论。孔子以"己"作为道德修养的主体,强调道德修养的自主性、自律性;以"爱人"作为道......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大学》中曾提出"明德"、"内外兼修",武德规范已成为历代习武者的标准,在古代的武德中"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艺先习礼","德为......
<正>从《论语》的记述看,孔子讲求的“仁”一方面须“推己及人”,一方面须“克己复礼”.表面上看,“推已”与’克己”似乎是矛盾抵......
期刊
现阶段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践行有所不足,这一方面是没有重视终极的精神性,一方面是物质主义、科学主义的盛行。具体到人文理念,前......
"威仪棣棣",乃西周以降君子修养之共同追求。"威仪"一词,蕴涵三义:(1)用于规训身体呈现与运作之仪节、仪式;(2)身体之规范化容仪所欲表达之......
<正>颜渊①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②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③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
期刊
在二程(程颢、程颐)看来,“仁”作为儒家追求的道德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日常人伦中的、通过行动可以实现的道德目标,而孝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