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敬相关论文
明代理学的创造性发展始于江西崇仁的吴与弼(康斋),他虽然上无所传,但身体力验,敬静兼综,培养了胡居仁(敬斋)、陈献章(白沙)、娄谅......
如何构建综合大学书法专业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如何通过教学有效率地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文以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教学......
敬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处于一个重要位置,“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从起源上来说,敬字是会意字,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
清初理学名臣李光地在继承程朱仁学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仁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使仁学的理论形态更趋完善。从内容上,他以......
一、引言:社仓法及其他《中庸》言:“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代大儒朱熹,也再恰当不过。朱子是一个心思极为缜密......
成圣成贤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者共同追求的人格目标。孔子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尧舜!”其立意都是主张以圣贤......
在朱子的修身功夫论体系中,把格物致知作为其积学明理的立基之本,集义养气作为其诚意正心的入德之门,由静而敬作为其修养日进的取......
南宋新安理学家汪莘为朱熹的及门弟子。汪莘初对“文词”有兴趣,后在朱子的指教下,研究儒学与理学,成为朱子在徽州的“高第弟子”......
人性先天地善,這是孔孟以來的儒學傳統,然而現實存在的惡又從何而來?宋明理學的兩位代表人物朱熹與王陽明提供了不同的答案:朱熹把......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孔子说:“侍奉父母要委婉进言,即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听从......
“敬”是儒家学说形成伊始即着力构建的观念范畴,也是最能体现儒家宗教性的观念。本文从观念史的视角考察敬观念的演变,探析早期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敬”体现了中国文化活的生命的存在,是我们为学和为道的根本态度。“主敬”不是要人们回......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生于顺治八年(1651),卒于雍正三年(1725),河南仪封(今兰考)人,清朝大臣、著名理学家。张伯行历任......
现代性固然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但其内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不能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态度遮蔽现代性的弊端,尤......
朱熹在修养论上注重"内外交养",修养过程的双重向度并重乃是其修养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朱熹认为在人性修养方面,既要致力于内在德性的......
蔡格是蔡氏九儒第四代儒者,作为朱子门人后学,他的学说可以看成朱子学继续发展的产物,他一生的学问宗旨在于辟佛卫道。在心性论层......
穆孔晖参加山东乡试考试时,于《论》一篇提出了人君养心的思想。他认为人君之心是天地黎民万物之主且至关重要,因此人君之心应当养......
<正> 一真德秀(公元1178—1235年)南宋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字景元,后更景希。官至参知政事,学者称西山先生。他著述甚富,而理学......
传统观点认为,乾道己丑春(1169年,朱子年40岁),朱子与友人蔡季通讨论中和问题,突然自疑旧说之非并确立新说,中和新旧说遂以此为划......
阳明后学胡直从学王阳明弟子欧阳德,立志致良知;受学于王阳明私淑弟子罗洪先,以无欲主静为功夫;其后入禅出禅,重新回归阳明学。胡......
阳明学是明朝时期继程朱理学之后出现的心学理论发展的高峰。这一思想传到日本对其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阳明学能得以在日本得到......
南宋正宗理学有三个派系,分别是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和张栻的湘学。三个派别在方法论上有较大的分歧,但在世界观上却论调一致......
中国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到了宋朝出现了理学,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庞......
中江藤树是活跃在日本江户前期的儒学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藤树创立了藤树学,并被后人尊称为"近江圣人"。在中江藤树的思想体系当中,......
吴澄是元代大儒,与许衡并称“南吴北许”。他的孝道理论便富有体系性且极有特色。他赋予孝道形而上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事亲立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