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宪草相关论文
清末以降,制宪伊始。1936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可谓国人在制宪道路上的里程碑似的......
抗战胜利后,国内政局纷争不断。国民党拒绝真正的和平与民主,执意召开在其主导下的所谓“国民大会”。在这样的场合里,中医再度开展争......
[摘 要]1933年初孙科担任立法院长后,他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立法原则,主张立法应当适合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反对立法的完全西化......
直接保障主义是指自由和权利应受宪法直接保障的观点。诚如“受宪法之保障”、“不得以法律限制”所示,并不带有法律保留。与直接......
该文对中国民国时期的宪政运动作了综述,内容涉及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议会政治中间党派的宪政设计等。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
1936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因其颁布日期为5月5日,该部宪法草案又被称为“五五宪草”。近代中国宪政的......
“五五宪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其制定的起因与过程均被深深地打上了国民党派系斗争的烙印。 因“宁粤对峙......
自民国建立至南京国府覆亡,民国曾多次颁布宪法性法律文件。其中,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以下简称46年宪法)是在中华民国政局基本......
期刊
吴经熊是1933年至1936年中国宪政运动的规划设计者,是1936年“五五宪草”的主要起草人和1946年民国制宪的重要参与者。吴经熊对宪......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五五宪草”中规定1946年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为小选举区制。这种选举方式是实现孙中山“直接民权”构想......
“期成宪草”是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唯一成果,是当时中国各在野党派中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话语体系下,借鉴西方代议制分权政体......
一、导言依照国民政府26年5月18日明令宣布,曾经立法院同年4月30日删定的“五五宪草”第142条,规定“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参看......
“五五宪草”,即1936年5月5日由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在“五五宪草”制订的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将宪法......
长期以来,人们对1946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以此为研究对象,对1946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的原因、依据、过程......
“五五宪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其制定的起因与过程均被深深地打上了国民党派系斗争的烙印。因“宁粤对峙”而......
《时代公论》作者群是国民党知识子分的典型代表,在30年代“五五宪草”起草的过程中,站在国民党的立场赞成建立三民主义性质之宪法......
“五五宪草”于20世纪30年代由南京国民政府主持制定。在当时民主、宪政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却在宪法草案中将中......
抗战胜利后,民社党人追求和平民主,希望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宪政制度。为此,他们在参加制宪国大前后,积极促进国共和谈,努力阻......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宪法期成会所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案》是中间党派宪政设计的代表作。“期成会修正案”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