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政时期相关论文
1928年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宣告“军政时期”的结束,“训政时期”的开始。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
摘 要: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成立以后,实行分区监察制度,在全国划分了若干监察区,分别设立监察使署,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监察权。本文对监察......
胡适对中国宪政的贡献,一是揭示了训政的思想基础;二是回答了西方宪政的本质;三是赴国难而步入政界。率性而为的胡适,通过批判孙中......
本文以民国时期宪法著述为主线,探讨了民国时期的宪法史研究脉络,并对现代宪法研究寄予厚望。
Based on the constitutional writ......
1918年10月5日,32岁的《申报》特派记者邵飘萍北京独立创办《京报》,这是一份对开四版的日报,没有资本后盾,没有政治后台,更无外国势力......
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1927年-1949年),信奉孙中山的革命三时期进程说,强调军政、训政完成后,必须进入宪政,还政于民。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
自清末开始,我国一直在探寻地方自治道路,从清末立宪到北洋政府的地方自治,再到省宪运动、联省自治,最终都没有取得效果,以失败而告终。......
<正> 《历史档案》1991年第1期发表了赵友慈同志所撰《中华民国国旗史略》一文,读后,笔者认为其中两个问题值得商榷。1.关于旗中“......
南京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不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提出"整理国民经济"、"振兴实业"的口号,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
司法党化是司法中党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特别司法制度的党化,法官和陪审员的党化和审判实践的党化等三个内容。控制好宪政和国......
在孙中山建国三时期的法制思想中,其“训政时期”的法制思想常为学术界人士所抨击,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其一,从“约法”到“训政”,其法......
胡汉民“训政”思想的形成和特点李黎明胡汉民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最早的组织者,而且是国民党"训政"制度的奠基人。研究胡汉民的"训政"思......
中政会是国民党中央设立的一特殊政治机构,在国民党统治史上曾经起过重要作用.训政时期,它作为国民党训政的最高指导机关和党政间......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1928年至1948年是国民党所谓的“训政”时期。在训政时期,监察院拥有弹劾、审计、调查、纠举、建议和同意等监察权。事实上,监察院......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初期,国民党党治体制的法理模式并未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贯彻或体现,两者呈现出断裂的势态。究其主要原因......
如何处理执政党与国家司法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司法制度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控制国家司法权,但不干涉具体案件的审理,......
以追求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地方自治,成为自清末以来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一项不可回避的内容。作为居于中国法制近代化鼎兴时期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