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助词相关论文
本文以湖北巴东方言为研究对象,在实际调查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巴东方言的体助词及相关助词。并从共时的角度,描写巴东方......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六安话谓词性成分后“在”的语法性质及语法意义,通过对语言事实的考察分析及与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呢”的比......
本文就仫佬语体范畴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体范畴可分为五种类型:进行体、完成体、结果体、起动体和叠动体。在句子中的表现形式可以是......
动词“起来”最早出现在汉代,从唐代开始使用渐多,随着其使用的频繁,语法功能也渐渐增多.由最早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最先产生出“补......
祁门方言中的“着”其实是一形三字(同形字)。本文主要描写祁门方言中读作[·ts′]的“着”字的几种用法,通过近代汉语的语料来探......
“有”字句一般按其意义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存在”,例如: A:桌上有一本书。 院子里有棵树。 另一类表示“领有、具有”,例如:......
[摘要]荆门方言中“起”是一个功能较多的语言单位,既可作位移义动词,也可作体助词表示起始、持续、实现和完成四种体意义。完成结构......
河南商城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方言中具有一系列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过渡性特征。其体助词"带"用于句尾,表示动作的进行和状态......
文章对普通话"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进行了分析,在二者互证中得出:"来着"表示过去发生过某个事件或者存在过某种状态,而现在......
陕西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ti]"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作体助词,用来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它与普通话中的"......
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诺苏话)有较为丰富的连动结构,本文对彝语诺苏话的连动结构进行界定,对其结构形式进行分类描写,并探讨连动结......
上海方言的语气助词钱乃荣上海大学语气助词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某种语气,使句子附加某种意义。有些连词、结构助词、体助词,如:“、末......
根据"(是)……的"句所触发的焦点结构的差异,本文将其分为语义预设句和语用预设句两种类型。前者包含对比性的焦点,预设在否定情况......
我们把"有"后带单音节动词以及主谓、动宾、状中、中补、连谓、兼语等谓词性结构统称为"有+VP"结构。关于"有+VP"中"有"究竟应该属......
本文以《西游记》中的体助词作为考察对象,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书中的体助词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
历史上,"罢"有过"体助词(罢_2)"与"语气助词(罢_3)"的用法,但在二者产生之前还存在一个"唯补词(罢_1)"阶段。就句法来源而言,用作动词补足成分的......
对安徽寿县方言的“来”与汉语普通话中的“来着”的不同之处进行剖析,“来”作为体助词和语气词的两大用法特殊复杂,作为体助词,......
汉语共同语的体标记主要是三个体助词"着"、"了"、"过",它们分别标志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而鄂东方言既存在与普通话一致的体助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