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补结构相关论文
动补结构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往多从句法结构形式和句法关系意义角度开展研究,但是对于结果范畴及其......
本文探讨从唐宋到明清时期的被动式功能变异现象,这涉及到包括“被”在内的多个被动标记的特殊用法,它们的句法行为既有别于此前古......
本文对汉语动词短语的"一个动词,一个补述语"的语序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发现了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在动词短语中的互补分布现象......
《现汉》给“平整”的释义为:①填平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齐。所举的例子为:平整土地。②平正整齐;(土地)平坦整齐。所举的例子为:马路又宽......
拷贝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本文将介绍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使用限制问......
安徽宿松方言中用作完成体标记的有“着”“脱”“倒”三字。其中,“着”是纯体助词,“脱”和“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宿松方言......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源于先秦汉语中的复合S-V-O句法型式,其中一个是描述事件的行为过程的核心式,另一个是描述结果状态的边缘式。在......
本文采用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汉语复合词不同结构类型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猜测词义的影响。结果发现:复合词结构类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是最难教授的语法之一,学生会出现很多偏误,找到恰当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其中,还要对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
Leonard Talmy在词汇化模式的研究中提出:语言可以划分为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语框架语言。在这种两分法中,现代汉语和英语相同,都属......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朝鲜两朝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它的成书、流传、修改、翻译历经元明清三朝,形成了四种版本:1.古本《老乞......
“宾补争动”表现为宾语能否位于动词之后与宾语和补语哪个更靠近动词这两种情况;“宾补争动”的实质是焦点的竞争,依据汉语“焦点......
现代汉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结构,动补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其是由动词和补语两部分组成的句法结构,一般认为补语部分对动词部分起到......
《孔雀东南飞》(下文简称《孔》)“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中“严妆”一语,历来对之有不同的理解。为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目前各家......
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没”(包括“没有”)和“不”,都能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之前,对谓词进行否定,构成状中关系。如:“没说”“不说......
本文在例示性介绍象似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文语法学术语所体现的象似性——主要是语序象似性。指出,那些用两个成分名的并列来表......
文章认为现代汉语的动补复合词包含两类,一类是正式成员——词汇词形式,一类是非正式成员——离合词形式,动补复合词的这种共时变......
本文针对黄晓琴“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一文的观点进行商榷。对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可能式“V得/不C”进行了考察,认为具......
动结式的研究已成为汉语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经过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耕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共时研究层面主要集中在动结式的......
汉语语法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发展贯穿整个历史。动补结构的产生使得被动句有了产生的可能。而“被”字在语句中位置的历时演变......
动结式结构作为一种汉语语法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选择“V掉”为代表的动结式,考察英语母语的学生学习这一结构时的偏......
本文使用语言类型学的调查方案,对福建村话进行较为全面的语法调查。在系统描写福建村话语法系统基础上,对其中较为复杂的动补结构和......
本文以《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里耶秦简》作为研究语料,着重对其中的几个语法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丰富和加强明显薄弱......
关键词:“以·宾”结构;动补结构;语序;《三国志》;《搜神记》 摘要:“以·宾”结构的发展演变是汉语语法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内容摘要: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VVC结构在汉语中很独特。目前,这类结构多出现于南方方言区,本文探讨了作为吴方言小支的慈溪方言中这一......
古代汉语中含有动补动结构的句子,其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的语法关系、语义关系复杂多样,补语的语法和语义功能各不相同;汉语的......
本文通过对日语中的复合动词“V出 ”和其汉语的对应形式的分析,发现汉日中间存在着一些差异。①在日语中对表示开始的体标记和表......
本文分别就汉语的动结式动补结构、动趋式动补结构与日语的复合动词进行了对比研究。由汉日语言中诸多的对应、不对应关系出发,分析......
动补结构,即动词加上一个补充说明的词类。其产生和发展在汉语语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汉语表达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新尝试--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The Formation of the Resultative Construct
本文对石毓智博士新近出版的一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该书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
本文采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客观分析与主观认识相结合的方法,从特定语境和认知因素这两个角度对"开开+名词"这......
“说不定”经历了由动补结构到语气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由表实在的意义逐步演变到表情态的认知意义,意义逐步虚化,表示说话......
副语言是语言的辅助手段,在语言交际中广泛使用。在潮州府城话中也有副语言现象,比如补充型复合式合成词动补结构的表述形式,它经常使......
一般认为,"V了+数量名成分"中的数量成分在表名量义时可以先和其后面的NP合并做V的宾语,当其表时量或动量义时则优先和其前面的动词合......
摘 要:“知不道”是北方方言典型的话语表达方式,常让人误会为“不知道”的同义语。从语用、言语行为、话语结构等角度进行审视与分......
对于构式"V+P+N"结构类型的划分,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宜分析作动补结构,有的认为宜分析作动宾结构。在生成语法看来,两者都具......
动补结构是一种特殊句式,不少学者和语言学家从语料库、构式语法、小句分析、功能范畴、事件结构等视角对动补结构这一语言现象做......
在双宾句中,"给"和"走"不应该分析为下层V或功能语类G的显性表现形式。"给"是复合动词"V-给"的主要成分,而"走"(以及"跑"、"掉"、"下"等)在语法上跟"给......
动补结构是由两个成分构成的复合性句法单位。汉语动补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因素:中华民族对称和谐的审美意识促进汉语词汇发......
文章首次尝试性地使用“有界”和“无界”这一对理论对“动+得+补语(形容词)”结构中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问题进行研究,即什么样的动词与......
"不"与动补结构的组合,一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教师如果单从语法上讲解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从语义背景上分析,可以很......
<正>“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样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81页......
连动结构是汉语里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结构,从V1、V2两个方向发生语法化,形成动补结构和状中结构。通过考察“V+破”、“V+出”、“却......
本文针对《商兑》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商兑》反映出的问题很多,涉及到概念、材料、分析方法、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本文......
动补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结构类型的动词短语,其补语部分语义指向的多样性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徐通锵、黄正德分别从不同的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