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相关论文
动态助词"过"有表示"完毕"的"过1"和表示"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的"过2",其语法、语用意义各有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
"了1"和"过"是最常用的动态助词。"了1"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着眼于对现在的影响;"过"放在动词后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现在......
“过”是典型的“异类多义”词,即在这一词形下存在多个相互联系但属于不同语法范畴的义项,其异类多义性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
本文在仔细考察语料的基础上,具体描写、分析实义动词“过”的句法组配情况,总结“过”的语义特征,并基于意象图式理论深入分析“......
摘要:在对外汉语词汇语法教学过程中,虚词的教学历来是一个重点难点所在,因为虚词缺乏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会......
“体验”是可贩卖的商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从吃“饱”,吃“好”,到追求吃“过”,一路......
度可以说是质和量的统一,适度可理解为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和量,才能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
课堂教学时,在准备场地时画一定的点、线或区域是正常的。但是,有的教师对场地的画线有点“过”了,必须的画上、可有可无的画上,完全不......
所谓“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个界限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过这个界限......
一词多义现象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现象之一,但多义词的词义并非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而......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对<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中的"过"是这样解释的,"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认为“混”hùn有四个义项: ①动 掺杂:~合∣~为一谈∣两种豆子~在一起。 ②动 蒙......
动态助词“过”从最初的动词义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词义逐渐虚化,最终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发展为只具语法意义的助词,实现了......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不能带动态助词“过”,但是有些又可以带,只是比较少而已.我们从意义方面着手,结合句法、语用等方面,运用观察法......
“老师,我有话对你说!”一节课间,小董同学急冲冲地跑进办公室,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快。“有什么事呀?看把你急得。”我打趣他道。“第三组......
在办报过程中,我们经常要求编采人员在宏观报道中从微观入手,既高屋建瓴又笔触入微、既有全景又有局部、既要策划又要变化、既要有成......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其意为知道满足的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老子还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说(对......
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又说:“是不是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
语文有很多的这个“派”、那个“式”,他们大都在研究“怎么教”。我这里不是说“怎么教”不重要,只是以为有点“过”了:动辄就在......
程度副词"过"与"太"都可以表示过量义,但语义上"过"的过量义是语法义,不依赖语境,而"太"的过量义是语境义,依赖一定的认知环境,具有可消除......
王阳明的中庸修养论徐儒亲王阳明的学说,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其核心是“致良知”,而贯串于其中的方法和准则乃是中庸之道。中......
人类生活离不开食物,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和维生素都是提供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基本营养素。长期过多......
人代会迟到罚款首先“过”了“临时规定”者的权限上线。从报道来看.“临时规定”者不是该市人大常委会也是会议的组织者.无论哪方面......
一个交易对手的失败或者一个产品的缺陷,就可以带来整个金融网络的风险蔓延 当前的金融危机可以概括为四个“过”:过剩流动......
中庸思想在领导决策中的作用葛龙华,张成群何谓中庸?中即“适中”,“无过不及之名”,庸通“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尽管中庸之道在长......
摘 要: 汉语书面语教学一直是困扰聋教育最大的难题,动词相关类功能性词素习得困难是聋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某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高中文言实词数量众多,词义繁杂。长期以来,文言实词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高中教学难题之一。认知语言学家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意义......
本文描写了温州方言语气词“过”的用法,包括句中语气词和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的句末语气词,以及与其他语气词的连用。
This......
功过无法相抵,恐怕一般的成年人均会有这种基本常识,尤其是触犯国家法律的违法行为,更不能混为一谈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位45......
CO2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有人把CO2誉为“精灵”,也有人斥之为“恶魔”。 1.呼风唤雨。当干旱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条古训是说人都是要犯错误的,只不过所犯错误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罢了.不犯错误,一贯正确,这样的人在现实中......
现代汉语中经历体标记“过”的语法演变过程比较清晰,即表示空间上运动的实义动词——表动作完成结束的助词——表经历的体标记,在......
“过(恶)”思想是刘宗周《人谱》核心话题之一。《人谱》将人的“过(恶)”划分为“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
本文提出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语义组合—映射假设,将汉语“V了/过+数量名”结构中的量词处理为界性算子Q,以解释词尾“了”和“过”......
一、气象灾害1.寒潮:即指大规模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势力非常强大,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雨等现象,这种......
高中数学理科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中提到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就是函数y=f(x)的图像在点(x0,f(x0))......
本文从语言的内部结构着手,分析了表示动作行为的“过”与动态助词“过”的关系以及二者搭配时的语序安排,并对二者搭配产生的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