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救国相关论文
100年来,中国体育历经“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直至当前“体育强国”4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特色体育发展之路。南......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体育,开创了近代中国一种新的体育形态.这一......
张之江作为近代中国提倡体育救国、'强种保国'的仁人志士中的一员,先后创办了中央国术馆和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曾被......
摘 要: “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民族危机,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思想。“体育救国”思想是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主......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抗战时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及其分会的体育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全国体育......
《体育之研究》是论述我国国民体育和体育教育的经典篇章,反映青年毛泽东在旧中国国弱民穷环境下对"体育救国"的理性思考,提出了4大......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鸦片贸易给国人造成的残害感触很深,为强身健体,拯救祖国,他坚持体育锻炼,并积极撰文宣传体育的重要性.建国后,......
金兆均作为我国近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金兆均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体育理论家......
游泳最初是一种生存技能。在古代社会,它是渔猎部落里的生存技能,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训练手段。近代以来,西方将各种身体活动归......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各国都意识到大型的现代体育场将成为最大的信息集散地,对内有利于全民总动员,提高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对......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产物,“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不同信仰、不同肤......
南非的种族隔阂与黑人体育权利的缺失是曼德拉救国体育思想形成的缘起;顽强的个性品质与对体育精神力量的追求是曼德拉救国体育思......
以文献资料分析与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对徐英超的体育教育与管理实践作以梳理和归纳,就其体育实践及其体育思想进行研究,以阐明其......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在体育领域也建树颇多,积极推动近代中国体育......
在阎锡山治理山西的31年中,他奉行的"保境安民"施政纲要,使山西在政治、经济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为山西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
体育救国的思潮促使学校体育成为近代国人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本文以民国期间"澄海中学"为研究个案,以"学校体育"为研究视角,通过爬梳......
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兼具“小众”与“大众”性质——以体育为业的人才固然是少数,但每个人都可以让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无论是竞......
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从诞生之初到建国之初,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大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中国体育事业的日......
在民国时期"体育救国""、保国强种"思想的影响下,国人更加注重民众身体素质的提高,且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更多的女......
21世纪体育已成为中国最耀眼的领域之一,但在历史长河中,体育曾长期被边缘化,近代体育的崛起有其独特的时代因素。在近代历史风云......
采用历史文献法对《上海体育》进行介绍,以"体育救国"内容为主题,反映《上海体育》的先进性;宣扬体育救国、契合时代背景,学习西方......
<正>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民国初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拓展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逐......
“体育救国”思潮推动下的全运会始于清末,在北洋政府时期初步兴起,国民政府时期发展达到高潮。作为近代中国国内影响最广、规模最......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国家和国民观念的兴起,女性被赋予了振兴国家的责任,女性身体的改造具有了强国、救国的政治含义。至20世纪三十......
【正】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辛亥革命前后知名的教育家,近代体育的倡导者。1881年生于浙江吴兴南浔镇。1905年留学日本大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