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相关论文
《秦陇》《关陇》是清末陕甘留日学生最早创办的近代报刊,以期振奋国民精神和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体现了陕甘留日学生的新知识......
甲午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一些学人转而“以日本为师”,东渡留学。近代日本政府面对蜂拥赴日的中国留学生,一方面借机培养“亲日......
清末民初,一批心怀救亡图存愿望的知识分子东渡扶桑,他们在国内外多种条件的预备下,部分学生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
近代常州籍留日学生兼具“戏剧家”和“留学生”双重身份,是中国近现代戏剧的主要开创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戏剧活动受中国传统戏曲以......
纵观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留日派”与“欧美派”之争占了相当篇幅。自从1919年李大钊与胡适就“问题与主义”展开争论之后,两派的......
舶来艺术的中国之路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吁天录》,至今,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
留学生作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科学近代化的发展。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回国后将自己所学科学知识运用......
自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中国青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学校就读,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留日运动的序幕。江西因地处偏远,没有早早参与其......
1911年在我国掀起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是辛亥革命前夜由立宪派和革命党人分头发动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本文作者依据丰富详实......
吴相湘先生最近在台湾《传记文学》杂志上撰文说,岳飞的《满江红》词在民国初年曾被谱曲作为军歌。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英雄,他......
<正>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有一现象颇堪深思,即不少日本的“支那通”成为侮华侵华的先锋,而多数中国的留日学生成为抗日反日的先导......
1997年秋,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在进行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陈的内容设计时,工作人员从馆藏文物中意外地发现了周恩来1919年春天即将离开日本......
本文研究的主题,在于探讨1900—1928年间留日学生群体、赴日考察官绅及其他人士在直隶省近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对留日......
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在晚清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废科举,兴学堂,革新旧学,引进新学,教育改革与教育立法的举措频频出台,一时蔚为壮......
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时期,人们对中西之间差距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器物层面,认为西方比东方先进的只是“船坚炮利”等一些技术方面......
[摘要]通过报刊宣传动员民众,吸引革命的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是辛亥革命的一大特色。《云南》杂志是辛亥革命前以省命名的革命期刊中......
[摘要]20世纪前后,日本有贺长雄、小野冢喜平次等人对国民外交思想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这引起了中国留日学生及戊戌后流亡日本的梁启......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1905年12月8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一个名叫陈天华的中国学生因日本报纸对中国留......
他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却始终软弱无力,他寄希望于国联和欧美强国的主持公道,又将国策重心放在“安内”之上,以致在日本侵略者的进......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
日俄争夺东三省 自鸦片战争起,中国国门被列强暴力打开,中国开始“被”纳入全球化进程,内政不能不深受国际形势、环境的影响。......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20世纪初的民族思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革命......
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掀起一股赴日留学热潮,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董必武等一批军政名人,以及鲁迅、郭沫若、傅抱石、李叔同等......
蔡钧参赞西班牙使事的经历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版《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蔡钧,清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和甫。曾任苏松......
中国人留学日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页。时人记载:“自辛壬之间(一九○一——一九○二),尉历游学,明诏皇皇,青衿之子,挟希望来东游者如鲫......
老百姓投票选出本地议员,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破天荒头一遭。选举的过程平淡,而一旦当选,这些议员们后发的力量惊人 一个鸦片烟......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啊!快去做工呵!……” 又一批入会的成员,来自北大“新潮社”。 ......
90年来,对于“五四”的纪念与表述,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论争,极少有学者愿意从社会层面去认知那个时代的精神遗存。原本内蕴丰厚,值得......
他更没有预料到,1910年,这个立宪派的春天消失的如此之快,革命的夏雷来得又是如此迅疾。 1910年1月1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在......
近代中国的“激进”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指责革命派“激进”,不如批评统治者“极端” 清末立宪与革命的......
提起“支那”一词,很容易使国人想起近代那段同日本不愉快的历史。但是,这一名词在戊戌至辛亥时期的中国却曾作为时髦的新名词一度......
一清末历经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迫使国人睁眼看世界,寻求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现状的措施,边远的云南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新政”的......
本文以音乐学科教育史为视角,记述清末学堂自发始设音乐唱歌课,以及该课被清末学制确认为中小学堂随意科目和被民国学制确认为中小学......
柳士英先生生平简介中国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柳士英先生,又名飞雄,藕贯江省苏州市,生于1893年农历10月26日。先生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以缫丝......
有增田涉、冯雪峰、胡风回忆录中提供的鲁迅自述材料,又经若干学者研究考证,现在已可确认无疑。周作人否认有此事,那是他不了解而又勇......
我因为号召中国发展高密度城市、小户型住房、使用公交,最近在微博上遭到一些80后、90后的围攻。大家众口一词地质问:“教授,凭什么你......
今年是秋瑾女士遇难100周年。《秋瑾——竞雄女侠传》这部新书是由一位日本建筑学家永田奎介先生著的。我一口气读完全书,激动不已......
1919年,田君亮等一批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因久慕章太炎先生盛名,特去拜见。 田君亮年轻气盛,颇为自负,见面即问太炎先生道:“请教......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林伯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德高望重的中共“五老”之一。他早年是同盟会会员和国民......
蒋介石5岁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开始接受正式的科举教育。按照当时的考试程序,只有在考中童子试以後,才能报考秀才。于是,他于1902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