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相关论文
贬谪对于一个封建文人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心理上。文章通过对苏辙两次赴筠州的路线行踪及其诗歌创作的分析,认为其先后两次赴......
策划:旅游纵览杂志社 主办:山西省晋中市旅游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旅游局,江西省上饶市、九江市旅游局,湖南省岳阳市、益阳市、......
北宋前期重臣夏竦,亦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流传至今的著作有《文庄集》和《古文四声韵》。夏竦别集主要有百卷本和36卷......
【原文】 壬戌正月再游齐安次韵 (宋)王安石 风暖紫荆处处开,雪干沙净水洄洄。 意行却得前年路,看尽梅花看竹来。 【注......
李复(1052—1128),字履中,宋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从学于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为“关内名儒”(洪迈语)。其上疏排诋邢恕谋用战车、......
瘟疫是一种具有大范围流行性、快速传染性与严重危害性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国历史上,瘟疫发生后多会造成疫灾。北宋是疫灾频度约为5......
元丰二年(1079),宋朝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文字狱,旷世奇才苏轼等多人涉案,世称乌台诗案。有关这一案件的资料并不少,有朋九万抄自......
北宋神宗以后,随着变法运动的兴起,士大夫们围绕变法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致使仁宗以来培育的纯正士风日益恶化。对于神宗以后士风的......
摘要 宋代官员贬责后所受到的处置包括政治、经济制裁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这些对他们贬责后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北宋官员......
我们大多都知道苏轼的这样一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东坡先生果然平等而爱人。我......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还十分喜欢植树,并为此写了许多植树的动人诗篇,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 苏东坡在诗......
为了适应11世纪中后期政治环境变化的需要,东亚三国北宋、高丽、辽都在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以期在新政治格局中求得主动,占得先机,维......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虽然只有84个字,却言简义丰、字字珠玑,尤其是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虽只有84字,但言简义丰,字字珠玑,尤以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一个“闲”字......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宋嘉元年(1056)生于浙江钱塘,宣和三年(1121)卒于河南商丘鸿庆宫提举任所。《宋史·文苑传》称其“疏隽......
他们依托西园雅集的临摹与创作,一次又一次地承载着文化精神穿越了深远的时空隧道,穿越古今寻找并享受于他们心驰神往的乌托邦。 ......
莫痴笑我,我之惜才,芳思交加。莫痴笑我,十里柔情,长愿相随。勿远离我,天涯旧恨,知音难得。勿远离我,一般情别,尽成陈迹…… 宋神宗元丰......
不求名利于形,但求无愧于心。宋神宗时,鲜于优任利州(今四川广元)路转运副使。那时王安石强力推行新法,其中之一就是青苗法,就是由政......
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周邦彦“以布衣西上,过天长(今属安徽)”,游京师,“入太学,有隽声”。元丰六年(1083)七月,周邦彦“献《汴都......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一起后人称为“乌台诗案”的文字狱。事件的主角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学者、书画家苏轼(1037—1101)。......
先父因言,此处语中有隐讳。既为先兄讲述,因曰:“读书当知言外意。写一字,或有三字未写。写一句,或有二句未写。遇此等处,当运用自......
近来,陆续有学生或老师因为学业或生活上遇到困境选择走上不归路,令人惋惜。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几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