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相关论文
我国当下正在布局和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工程。从遗产体系的类型看,黄河、长江、长城、长征、大运河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皆属于线性遗......
“二十四节气”随着先民观象授时、时空合一、阴阳五行、自然崇拜等观念衍生而出,其作为思想和观念的物化载体,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普遍......
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是塑造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精神资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犁耕稻作农业区之一,杭州的农耕文化独具特色,拥有个性色......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明体系。中华文明根源于乡村,几千年来,乡村的农耕生产方式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孕......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阶段产生并长期存在的。虽然它的封闭性、保守型、平均主义等消极特征已经无法与现代......
本文重点对辰溪县五宝田村历史传统村落进行分析归纳,目的是对辰溪县五宝田村的各类原型进行要素划分提取与分析,即构建非物质性原型......
中国古代村落是典型的原生性村落,植根于深厚的农耕文明土壤,汲取和传承着农耕文明的本初基因。村落一直是中国古代最为稳定的社会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并行而不害”,这是具有深厚文化智慧的农耕文明最高之善与极至之美的集中体现,而将其与禅宗完美结合的典型是......
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脉、灵魂和动力.但是,由于生存基础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外部冲击、保护重视程......
从汉代开始,黄河河套地区的农业得到大规模发展,成为汉代最为重要的屯田地点之一.河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宜耕宜牧的地理环境使......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层面,并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与总要求.乡村振兴最......
自20世纪以来,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的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工业文明的发展驱赶着一部分长期处于农耕文明中的人们离开故乡,人口流......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方法论上,要把握好乡村振兴的“四大工程”,即乡村振兴是国家强基固......
民国取代帝国,学校替代学堂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代表的蒙学读本,和“四书五经”代表的古老典籍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 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3年来,丰收节逐......
秋风起,万物收,当祖国的大地上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醉人景象,当平原上、田野中、青山绿水间布满欢声笑语,9月23日,全国农民又将迎来属于自......
“事鬼神”,是不靠谱的 在早期社会,虫灾经常被认为是先祖或者神灵降下的灾难,因此,古人最初的除虫手段也是以形而上的献祭祷告为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地承载着“道”和“德”、充溢着精神与文化,而“耕读”是人与天地对话、向天地学习的途径。“耕读”也因此成......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
借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观点分析,以村落、庄田、宗族等构成的基层社会为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创生、继承、发展的必要空......
过去的劳动教育,有着浓浓的农耕文明特点,以吃苦耐劳為目标;今天的劳动教育,要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直面未来的......
摘 要: 新石器时代的华夏先民,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而且基于日常生活的需要,逐渐掌握了造酒、制酱、纺织、制陶、冶銅等众多......
千百年来中国乡土的生产与生活,孕育了悠久厚重的农耕文明.“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是农耕文明孕育发展的经济基础.因此,农耕文明中......
中国美学和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就陶器以泥土为材质的特性而言,它天然关联于农业,是农耕文明的直接产品,也是这种文明向美和艺......
水利是农耕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河套平原河势平缓,土质肥沃,易于引水灌溉农田牧场,成为历史上兴修水利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
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而"牛耕"则是其重要标志和视觉符号,宋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民族传统绘画中的牧牛......
铭昶画廊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301号晨鸿大厦16层铭昶书画艺术有限公司电话:0536-8189090 13806499184传真:0536-8277577电子......
【摘要】侗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湘、桂、黔、鄂4省(区)毗邻地区,人口约296万余人,在湖南、广西和贵州......
长城,本来是阻隔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推进的一道实体墙,但随着历史发展,长城内外不同的文明在共同存在的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影响......
一、从地理气候环境看白族早熟的农耕文化的封闭保守性 白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洱海区域的民族。西汉时期,此地已纳入汉朝的版......
甘肃大地历经了漫长的农业发展,到如今依然以种植农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生活在甘肃12个地级市56个农耕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和中......
农耕文明一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农业发展史。"民以食为天",有众多的璀璨诗句口口相传贯穿了华......
本文拟从对山西民间服饰素材的整理研究中,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进行多角度的文化分析,旨在探究山西地区民间服饰文化审......
“石窗”又称“石花窗”、“石漏窗”,它源于先秦,广泛使用于明,盛行于清,衰于民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勤劳智慧的结晶。石窗作为房屋建筑的......
作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崛起的新时期作家,贾平凹的创作和研究贯穿至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时代大潮冲洗下的历史印痕。在当代众多乡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