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百讽一相关论文
关于陶渊明的《闲情赋》的主旨研究,自梁代始就聚讼不断,至今未能得到一致的见解。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的交流、期待视野、召唤......
宋白骈文写作效法陆贽,但不失骈文矩镬,语辞繁富华赡,辞气畅达雄直,具备富丽象;其谋篇布局的方法类似汉赋。在宋初文坛上,宋白散文创作在......
张麟:一课研究微信公众号,从今年的1月1日开始推送,每天一期。感谢大家的关注、推广和支持。在这里,首先请一课研究团队的导师朱乐......
在改文风的问题上,不仅个人写的小文章存在改的问题,集群体之力而成的大规划,更需要改。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为打赌......
美刺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艺理论概念,它的产生和发展呈现了一个值得探讨的分明脉络。它萌芽于先秦,从《诗经》到孔子的'兴观......
汉人赋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具有自觉意识的文学批评,而汉代赋论内涵的“诗人之赋”与“词人之赋”以及“讽”与“劝”的矛盾与冲突,......
“讽一劝百”的出处《辞源》(修订本)“讽一劝百”条引:“《史记》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讽一,犹驰郑卫之声,曲终......
《春秋》笔法之“惩恶而劝善”对中国古代诗论和赋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汉迄清,虽然不乏审美体验、个性情感的追求,但“美刺”、“......
枚乘《七发》以上古诸侯交聘之礼为依据,设置了"七介传命"的结构,先陈六事而终以道术,意在使览者归于有道奉守礼制。司马相如作为......
<正> 关于两汉大赋,历来有一些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肇其端并具权威性影响的,是西汉的扬雄。扬雄长于辞赋,是汉大赋的模......
汉大赋和明清艳情小说结构极其相似,都存在"劝百讽一"的写作策略。前者"铺彩摛文体物",讲究感官物象的铺陈和华美词采的罗列;但在......
【正】 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博学多才,是汉末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又“妙操音律”“善鼓琴”......
两汉辞赋之所以形成“劝百讽一”,在于赋家在结尾处的讽谏,常常蹈入西汉所形成的改制语境之中。其见解既不能独到,其学理又不能标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