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类型相关论文
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头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19年4至10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
1926年,李济先生发掘西阴村遗址,将一种有弯角状空白的彩陶纹饰称为“西阴纹”。此类纹饰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典型纹饰,学......
T149《彩陶》邮票第1图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6900-6000年之间)的人面鱼纹浅腹盆。人面鱼纹或称人面纹,是远古时期彩陶中最神秘......
陶罐是各类考古学文化最常见的日用陶器,仰韶文化也是使用陶罐最多的文化之一,从早期到晚期陶罐形制复杂,种类繁多。关中仰韶文化......
分期是考古学最基础的研究之一。纵观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研究历程,可以看出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分期认识也在不断......
文物出版社是编辑出版文物考古书籍的专业出版社。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文物考古书籍的出版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和......
以三袋足为特征的斝和鬲,在中国古代文化遗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学术界所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做过相当精深的研究。......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它是继石器出现之后我国最重要和最丰富的文化遗存。彩陶是在陶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原始艺术,从......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
一、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绝对年代西安半坡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6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探讨,是学术界的重大课题,我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并发表过许......
1954年至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主持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在中国史前考古......
前言在田野考古工作中,遗址的发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发掘工作是不是做得好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一、引言在《略论仰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一文中,严文明曾将仰韶文化分为2阶段4期,并指出其主要为继承白家文化(原文为老官台......
龙岗寺遗址位于陕西省南郑县爱国村汉水南岸第三阶地,是汉水流域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遗存内涵......
一、概况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均出土于陕西省境内:西安半坡遗址~([1])和临潼姜寨遗址~([2])各出土有7件;宝鸡北首岭~([3])和西乡何......
仰韶文化最早遗存,是一个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命题,涉及北首岭遗址下层的分析问题。多年来关于北首岭下层的文化内涵及属性问题,学......
"丝绸之路"名称的提出到今天的"一路"战略,经过了100多年,中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彩陶之路"的提出较晚,广......
在他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出版研究文集以后,在90大寿生日之后不久,一代考古大家石兴邦先生出版了自己的考古论文集(《石兴邦考古论......
本文要述及的“舞蹈纹盆”指的是青海地区先后出现两个极为独特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盆: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
半坡时期原始彩陶鱼纹是中国原始图形的代表。建立在考古挖掘成果基础上对其演化方式进行研究能反映远古先民的审美趋势和艺术水平......
彩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广泛使用的重大发明,是远古先民们走向文明门槛的见证。彩陶的出现改变了石器时代简单的审美,提高了人们......
郭家湾遗址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花园乡郭家湾村东南、月河北岸的柏树岭,遗址南临316国道,阳安铁路从遗址南部东西向穿过,月河支......
鱼化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街道鱼化寨村西北侧、皂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2002~2004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
<正> 白泥窑子沟,位于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乡东北,长约0.25公里,内有自北而南的小溪一条,它同由东北流来的甲浪沟相会后,称董家沟......
灵感来源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旋涡纹尖底瓶",尖底瓶为汲水器,主要用途为盛水,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器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设计以仰韶文化彩陶花纹为主要题材,以鱼纹为设计灵感进行创作,将彩陶鱼纹抽象提炼,与现代人的审美相契合。鱼纹是渭水流域仰韶文......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纹样装饰上,其表现内容与原始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彩陶装饰纹样可推断当时原始人已有......
<正> 新石器时代半坡类型彩陶上绘有许多人面纹,(图1—8)。关于半坡彩陶上的人面纹学术界有许多解释。例如有的认为是鱼类图腾崇拜......
<正> 在1959年,我们曾对下孟村仰韶文化遗址作了第一次发掘,发现不少遗迹和遗物,为了搞清该遗址的内涵,在1959年工作的基础上,1960......
【正】 "庙底沟与三里桥"发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出版一些时日了,读过之后,觉得"报告"给我们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中的两个主要类......
<正> 一九八五年八月下旬,临潼县任留乡原头村村民杨小利,向陕西省博物馆送交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言称是在本村外取土时所出,具......
【正】 近年来,有些同志根据仰韶文化的埋葬制度研究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并发表了几篇文章。读过之后,颇有启发,也就使得自己更多......
<正>2011年11月,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渑池县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上百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
一、背景对半坡红陶小口尖底瓶如何汲水的兴趣来自于笔者近来对桔槔和辘轳的研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先民们为了汲水方便,就住在......
【正】 一、遗址地层与原始农业的关系地层,在考古学上是判定原始社会文化早晚分期的主要依据。在原始社会的大多数遗址中,都发现......
<正> 本世纪五十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黄河流域一些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二次合葬墓。这类墓葬不同于五十年代中期在西安半......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蛙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它最早见于临潼姜寨遗址的半坡期,经过庙底沟,尤其是到了马家窑、半山......
为细化彩陶黑彩的颜色表征,探究黑彩色度与成分的规律,本研究选取半坡类型与马家窑类型若干黑彩陶片进行科学分析。通过显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