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相关论文
佛经是佛的法身舍利。为住世三宝(佛、法、僧)之一。在佛教文化史上,佛经书写既是流通经典的手段,也是修行方法之一。精美的写经作......
净土信仰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其在印度和中国均有广泛的影响,学界一般将后汉时支谶译出《般舟三昧经》视为净土思想正式传人中......
中国文化崇尚易简,禅宗与净土宗作为中国化佛教最为广布流传的宗派,禅宗易知,净土宗简能,正合乎易简之风.学术界研究禅宗之著述颇......
印光大师是具有丰厚儒学修养的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他站在儒佛平等互视的立场,融合儒佛,将儒佛本体固无二致之要义概括为“明明德,如证......
印光与太虚各自开创并引导了现代中国佛教的两种主流,他们彼此间曾有互动,太虚对印光的历史定位有极高的评价。他们弘扬佛法的人生志......
印光认为不宜“宗”与“教”混淆,“宗”是佛教的根本旨趣,“教”则是适应不同的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上根者宜“宗”,中下根者宜“教”......
死亡作为一种不可回避的事实,每每给我们的主体自主意识带来最深刻的恐惧。因此带出了诸多问题:死亡是否就表明着一种永恒的沉寂?如何......
佛教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净土宗产生的影响是任何佛教其它派别无法比拟的,在清末民初时期,佛教已经是净土一家之天下,净土宗完全深......
印光大师一生非常重视因果教育,他在《文钞》中多次强调因果教育的重要性。其因果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述儒释道因果理论的阐明与......
近代中国净土宗对日本回传净土典籍的抉择是近代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此中又以印光最具代表性。印光所接触到的主要是经过杨仁......
在近代中国佛教教育中,印光大师注重对佛教与孝道关系的阐释,发展了由孝入佛的佛教教育方法。印光大师的佛教教育方法既是对历代祖......
对于提倡成仙证道和行善积德的《太上感应篇》,印光、史怀哲、章太炎有着三种不同的解读。三种不同的解读中不乏误读,通过对其中的......
在我国儒学史上,对于"格物致知"的诠释,大致有经学体系与理学、心学体系三种,各家解释因学理基点不同而思想各异。印光法师青年时......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始终与以儒家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互动。近代中国,由于国势颓败、社会动荡,儒释道三教合流......
印光从本体与工夫上分析了儒佛之同异,认为儒佛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如"五戒"与"五常"即是同,不同则在于做人准则、时空观和生......
莲池是中国净土宗八祖,其净土思想在佛法式微的晚明时代,别成一格,要义为"望乐国为家乡,仰慈尊如怙恃"的净土观,"一心念佛"的修持......
近代中国,道教善书在民间社会广泛流行与兴盛,其所蕴含之劝善去恶等宗教伦理被普遍认同与接受,以印光为代表的佛教僧人对其亦甚为......
印光对弘一的直接思想影响,包括提倡"息心专一念佛"法门,提示掩关修行、书写佛经的方法等方面,直接促进了弘一的修持,促成了弘一的......
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是民国佛教四大高僧之一,在汉传近现代佛教界影响巨大。印光自号“常惭愧僧”,作为一个严守佛教戒律......
本文在辛德勇教授《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一文的研究基础上,从民国年间翻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出发,讨......
在对包括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弘一律师、太虚大师在内的“民国四大高僧”的艺术活动进行探讨时,考虑到其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一种......
期刊
依据终极关怀的三个特征与宗教的四项必要因素,可以更好地诠释与评价印光的弥陀净土思想。印光思想中的佛法核心问题,是堪破生死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