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净土相关论文
作为清代净土宗代表人物,梦东禅师(1741-1811)的净土思想是连接明末袾宏、智旭与民国印光净土思想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净土思想......
中国传统的儒家强调德制,而西方现代的民主社会则重视法制。道德是靠内在的自觉,法律是通过外在的约束。道德教育是长远的,法律作用则......
净土宗实自隋唐开始真正流行起来.隋自唐初,道绰、善导师徒倡言弥陀净土,日课佛号,习者甚众.唐初玄奘、窥基师徒则信奉弥勒净土,愿......
按佛教教理,自性本体,本然清净,其性虚空,具真觉灵知且周遍十方法界,随众生身心业力而发生作用.十方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弥陀净......
代弥陀净土信仰兴盛,文人中有弥陀净土信仰的不在少数,但是他们的净土信仰思想杂糅不一,复杂多变,与真正的佛教徒信仰有很大的区别......
<正> 昙鸾(476-542年),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北朝五台山高僧,他精修净土,多有阐发,为佛教净土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就有“......
<正>《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
弥陀净土信仰在中国普遍流行,但它执著于净土和弥陀的实有;主张发愿念佛可借助阿弥陀佛愿力(他力)往西方极乐世界;认为极乐世界之享受永......
隋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以其简单的修行方法(易行道)、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力)死后升西方净土为号召力,博得了许多信徒。佛教其他各宗派......
印光与太虚各自开创并引导了现代中国佛教的两种主流,他们彼此间曾有互动,太虚对印光的历史定位有极高的评价。他们弘扬佛法的人生志......
十念往生与别时意的关系是弥陀净土信仰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十念往生与别时意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昙鸾、智顗、道绰和善导对十......
印光认为不宜“宗”与“教”混淆,“宗”是佛教的根本旨趣,“教”则是适应不同的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上根者宜“宗”,中下根者宜“教”......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这座白色混凝土建筑仿佛是在承受来自天空的恩泽一般,从大地中长出,再不断向上空张开。为之命名白莲花堂,是取自弥陀净土中含苞待......
佛教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净土宗产生的影响是任何佛教其它派别无法比拟的,在清末民初时期,佛教已经是净土一家之天下,净土宗完全深......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引言阿弥陀净土的西方净土变的制作,可以上溯到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然而,此等早期作品范例之现存者,不仅数量极少,而且画面构成......
关于善导的净土思想,国内已经出版的魏磊《净土宗教程》、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和释印海所译日本望月信亨《中国净土教理史》......
<正> 在中国佛教诸流派之中,净土宗可谓是信徒最广泛的流派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村妇老妪,口诵阿弥陀佛名号,虔诚礼敬,企求往生西......
莲池是中国净土宗八祖,其净土思想在佛法式微的晚明时代,别成一格,要义为"望乐国为家乡,仰慈尊如怙恃"的净土观,"一心念佛"的修持......
<正> 昙鸾(476——?),中国南北朝时代的高僧。据道宣的《续高僧传》等载,他是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少游五台山,因见神迹灵异,发心出......
<正>在中国佛教史上,弥勒的影响尤为显著。从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看出,有关弥勒的内容不胜枚举。如弥勒菩萨与弥勒佛的单身金铜造像......
净土思想是两千年来中国佛教信仰者的基本旨趣。净土宗思想的基本特质是极乐往生和念佛往生,即以较小的心力(念诵南无阿弥陀佛)而......
佛说法传世,自印度东来,迄今两千六百余年。扬法之初,即以口耳相递,是为口传法教,佛经载有,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故以音声佛事。而后......
印光对弘一的直接思想影响,包括提倡"息心专一念佛"法门,提示掩关修行、书写佛经的方法等方面,直接促进了弘一的修持,促成了弘一的......
<正> 前几年,经常听到有人声称自己已“看破红尘”,并立意“循入空门”。一谈到“红尘”、“空门”,许多人认为一个是色彩斑斓的、......
弥陀净土是流行在中国最大的净土思想流派,其构筑的美妙的净土境界、简便易行的法门以及重生不畏死的生死观,对中国文人产生了深刻......
净土是印度佛教中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义学为特征的唯心净土,一种是以救赎为特征的弥陀......
作为佛教的重要信仰形态之一,净土信仰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就被传到中国,是中国佛教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佛教史上一直扮演着的......
“弥陀净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精华,是佛教净土思想的最高峰。“弥陀净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小乘佛教狭隘的佛陀观和世界观。......
唐代文士中多有信仰弥陀净土者,其信仰在日常生活中有多个层面的表现。文士常与净土僧交游,并与之结社。崇信弥陀者以念佛为日课。......
<正> 众所周知,三尊形式的雕像,在贵霜时代的犍陀罗就相当流行。在中国,就现存遗例而言,有四川省彭山县后汉墓出土的,即公元2世纪......
依据终极关怀的三个特征与宗教的四项必要因素,可以更好地诠释与评价印光的弥陀净土思想。印光思想中的佛法核心问题,是堪破生死进而......
本书主要是中国早期净土信仰和净土宗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一、充分利用当今国际学术界在弥陀净土信仰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日本学术界......
慧远是中国净土宗初祖,平生致力于大力弘扬净土法门。他的净土思想观,一是回答了信仰弥陀净土的肇因;二是提倡修持弥陀净土法门应采取......
佛教的净土法门,是指通过念佛、观想等方式,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得其力量加持,往生其所居净土,速证菩提。诸佛菩萨之所以有如此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