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围剿”相关论文
1924年,林彪考入第四期黄埔军校。彼时,聂荣臻在黄埔担任政治部秘书,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林彪最早是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
蔡申熙,(原名蔡升熙)湖南省醴陵县人,1906年2月12日生。1924年春,考入讲武学堂,1924年5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讲武学堂奉命合并,蔡申熙亦......
粟裕,无冕元帅。长征,中国革命的传奇。井冈、赣南、闽西,红色的摇篮。粟裕从这里出发,踏上人生的“长征”之路 粟裕在井冈山三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多次转战宁都,留下了许多珍闻。 黄陂发宣言 1930年lO月,国民党纠集10万兵力发动对中央苏......
红军拥有了一部半电台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于12月......
我于1947年参加粤桂湘边区人民武装队伍,编入余建南中队,在广、四、清边境活动,亲身经历了不少反“围剿”斗争,现把几次最难忘的战斗记......
蔡会文,1908年出生于湖南攸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秋收起义。1930年8月任红一军团红三军政委,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
总体来讲,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对俘虏采取了比较优待的政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具体做法有:缴枪不杀、尊重人格、予以释放、教育改造、......
陈松岳(1908—1970),原名陈嵩岳,湖南茶陵县思聪岭下村人。1926年1月参加革命。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
萧华(1916—1985),原名萧以僔,江西兴国县人。1929年起担任共青团兴国东北特别区委书记,共青团兴国县委委员、县委书记。1930年调入中国......
1931年至1935年期间,在党的中央领导层,曾经有过四次关系党和中央红军命运的“三人团”。大家对极力推行王明“左”倾路线,致使中央红......
1936年10月15日,在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前夕,毛泽东同志曾亲笔致函一位红军高级将领——“伯钧同志:闻你在六......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逆着秋风,踏着落叶,依着小溪,沐着细雨,我们踏上这条曾经被多少战斗英雄拼搏才踩出的路,走进这座......
陈寿昌,1906年11月15日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21日牺牲。陈寿昌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怀抱爱国志向,17......
成钧,1911年6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于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艰难历程。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
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中,从毛泽东“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提出,到毛泽东“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周密部署,再到“诱敌深入......
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起第四次“围剿”。当时,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厅,摆放着一件珍贵的文物,它就是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开山始祖的“一部半电台”。说到......
在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办和发行报纸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种在世界报刊史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即用“树叶”作载体的红军“战地快报”。 ......
2007年我在《党史文汇》第6期发表《毛泽东的半篇〈渔家傲〉因何而作》一文,此文对曾德林1958年披露的半篇《渔家傲》作了初步研究,......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诗词大都是在“马背上吟成”的。毛泽东是......
毛泽东从不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军事家,再三申明自己的军事才能来自于战争实践的锻炼。红军时期,在毛泽东军事经历中有着特殊意义。从......
1933年初,毛泽东描写的第一次反“围剿”“天兵怒气冲霄汉”的情景,又在中央苏区再现。 ●蒋介石的“分进合击” ......
江西瑞金市的收藏爱好者邓志军,收藏了一枚苏区时期生产的罕见三连体手雷。连体手雷的发现,对研究苏区时期红军兵工厂的弹药生产具有......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各种力量交汇激荡,造就历史的升降起伏。 元蒙灭宋,遗民郑思肖誓不做二臣,将其倾注了无限爱国......
“英国、美国不如兴国”。苏区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兴国县可谓情有独钟。从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进军赣南到红军离开苏区长征,在短......
战功赫赫,伤痕累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中有两位独臂将军——彭绍辉和贺炳炎。两个人都只有一只手臂,前者右,后者左。两人还......
无论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是在长征路上,甚至是在以后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李聚奎作为一员年轻的战将,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出生入死英勇作战......
孔宪权,长征途经遵义时因伤留下,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书写了传奇的一生。孔宪权,原名孔权,1911年2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
叶剑英(1897-1986),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曾......
江西省广昌县是当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从1929年3月至1932年8月3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先后5次到广昌从事革命活动。 广昌播火种 ......
1933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江西苏区的永丰县休整时,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诞生6周年,隆重......
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他参加了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亲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
在古城宁都的废品收购站仓库和旧书摊点,人们经常能看见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在那里翻翻看看、寻寻觅觅,这个老人就是被人称为“红色收......
马泽迎是江西兴国县永乡茶石村人,1927年,年仅17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由于他从小随父在乡村行医,所以被分配在一个连队当卫生员。......
邓小平同志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受害者。他在1933年2月下旬开始的江西苏区开展的所谓反“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由于他坚持......
有一年,在首都召开各部队高级干部会议,福建驻军代表闵政委,受福建老区建宁县军民的重托,带了一包当地的名产建莲(白莲)送给毛主席。说是......
兴国是江西开展革命较早的地方,也是苏区时期毛泽东最为关心的地方。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七次到兴国,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实践,在兴国写下了......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其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