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后掠翼相关论文
现代战斗机设计追求多任务兼顾、高速与低速飞行性能兼顾、机动性和隐身性兼顾,这些能力需求在设计中往往互相矛盾,变体飞机技术是解......
导弹弹翼变后掠角是一种重要的变体导弹设计方案,在变体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变后掠方式会造成导弹空气动力特性和颤振特性的显著差异......
如果留心观察一下我们所见到的飞机,会发现有些飞机的翅膀像伸直两臂的人,笔直地伸向两侧,而另一些飞机的翅膀则以一定角度向后倾斜。......
1947年4月16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首次提出“冷战”一词之后的第46天,好像是为了迎接杜鲁门、丘吉尔的挑战,苏联首架实用型喷......
1997年9月7日,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在加州马里塔的多宾斯空军备用基地成功地进行了长达58分钟的首飞试验,它的成功首飞试验使这......
2008年,波音公司推出了F/A-XX第六代战斗机概念方案。这是研制最早,目前最成熟的六代机方案之一。 近日,美国媒体刊文指出,鉴于对......
2016年11月1日,珠海航展开幕首日,两架歼-20飞机在珠海上空做了飞行表演。这也是万众瞩目的该型号战机首次公开对外展示。 今年3......
近些年来,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效能以及变体飞行器需求的增长,并且伴随着智能材料结构研究与仿生飞行的快速发展,可变后掠翼飞行器的......
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舰尾气流的扰动是影响着舰精度的主要因素。以变后掠翼舰载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操纵特性,设计了引入侧偏速......
为增强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能力,研究了一种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弹道优化设计问题.分析了变后掠翼航弹的气动特性,将弹道优化问题转......
米格-23战斗机,北约代号“鞭挞者”,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研制的可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苏联的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是米......
“狂风”战斗机是帕那维亚飞机公司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2年完成结构设计,1974年8月首飞,197......
介绍了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机翼变后掠角的设计思想及其方案,机构同步优化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机构能够带动两侧机翼运动获得......
根据变后掠翼航弹在预定弹翼构型下对最优方案弹道跟踪的精确性和鲁棒性要求,设计了一种轨迹-姿态双回路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外环轨......
变后掠翼飞机的机翼后掠角具有可变性,能够适应飞机在不同飞行速度下较好的气动效率,这是其区别于固定翼飞机的最大优点,但变后掠......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为研究适配变后掠翼巡航导弹多任务飞行的弹道设计问题,将导弹飞行过程分为爬升、巡航、下滑、盘旋和攻击5个飞行阶段。为了使导弹......
研究了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为获得不同空域和速域下的最佳气动状态,弹翼后掠角根据飞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控制技术。弹翼后掠角的变......
为了描述变体飞机在变体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将变体飞机看成一个质点系,对质点系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变体飞机的力方程和力矩方程,并推......
本文针对当前舰载飞机控制律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舰载直升机多变量解耦H_∞优化控制律设计,低动......
采用变后掠翼技术实现战术巡航导弹多任务低能耗飞行,导弹的动力学与控制特性因为弹翼的运动更加复杂化,给出了包含弹翼运动的整弹......
B-1B轰炸机载油量大,采用的是变后掠翼技术,这使它具备了洲际航程的能力。B-1B有4个乘员:驾驶员、副驾驶员、两名电子专家——操纵......
为了探究影响变后掠翼制导炸弹滑翔增程能力的主要因素,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对亚、跨、超三种投放条件下的滑翔弹道进行优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