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即气相关论文
横渠学是朱熹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朱熹通过对张载理学核心命题的重新阐释,丰富了自身思想体系的建构.一是对于“太虚即气”,朱熹以......
作为宋明时期学术的奠基者之一,张载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有丰富的内容。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太虚即气”“一物两体”为......
哲学与文化形态的不同,主要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气是中国哲学史主干范畴之一,气贯穿于中国哲学史的始终.在中国古典气论哲学史上,......
李晓春博士的《张载哲学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研究》是一部研究张载哲学和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学术专著.李博士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
张载和狄德罗的哲学思想在中西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们分别以气论和异质元素说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们的气论和异质元素......
在天道之域,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命题,由此解释对象世界的现实形态(实然);在人道之域,张载则突出了伦理之序、价值理想以及社会责任(当然)。......
张载哲学思想饱含深刻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其本体论强调"太虚即气",认可自然的本体地位;其认识论认为人通过自身感官作用于外物,获取......
张载哲学的解读,不应是格义考据式的还原而应是诠释对话的重构.本文试图从与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相比照中,使张子哲学的民族性及其......
张载哲学思想的目的就是立天人之大本。对张载虚气思想的理解,关键还在于对张载本然思想的理解。这种本体思想周而复始,流行不殆,......
如何理解张载"太虚即气"命题的涵义,自北宋以来就聚讼不已。当代学者牟宗三相当独特地提出"太虚神体"一说,认为"太虚"不是指气,而......
张载所谓“太虚即气”,不是说“太虚是气”,因为太虚与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张载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出 :太虚涵含气 ,但太虚本......
张载作为北宋五子之一、关学的创始者和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在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子之学“以易为宗”,其整体哲学建构都......
<正>在北宋儒学重建过程中,理学家对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资源都有程度不同的汲取。李约瑟认为,张载"可能是把道教和佛教中可接受的因......
“花潭先生”徐敬德是朝鲜哲学史上系统的气学思想先驱,对后世影响颇深。所谓“敬德之学,出于横渠”.本文通过对“花潭气”和张载......
从“知礼成性”的角度来阐释张载的人性论思想,既是对张载“太虚即气”天道观的进一步理解和研究,也是一种从道德教育方面的体贴和......
张载“太虚即气”哲学思想的提出弥补了古典元气说形而上学不发达的缺陷,确立了他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动非自外”......
关学奠基于张载,其基本特点与张载的思想难以分开。在天道观上,张载提出太虚即气,从这一观念看,气只有如何存在(聚或散)的问题,而无是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