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之性相关论文
在中国哲学史中气稟思想由来已久,且极其重要。张载的气稟思想在其哲学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面对汉唐以......
张载“气质之性”源于性二元论,是以告子“生之谓性”和孟子性善论为参照点.他及其注重人自身“气质”的修养功夫,其修养的过程是......
吕木冉,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在心学兴盛而理学式微的背景下,吕木冉持“理气非二物”的观点,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反省和发挥,并与阳明......
人性论是朱熹以“理”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论题。本文通过对朱熹人性论基本观点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天......
薛瑄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之一,他强调“性”的学术地位,认为“天下无性外之物”,“性无不在”,主张充分认识“性”的内涵,从而认识......
豪放风格的作品内容(风)上须具有无限制的对象和气节冲天的自由情感及思想,体制(格)上须发挥无所不能的表现技法,描写生动而真实。以此为......
王廷相是明代中期气学的代表人物,他以元气为世界的本原,将理纳入气中,认为理为气之理,没有超越于气之外的理。在理气论的思想指导......
张载的人性论是由“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部分组成的。天地之性是纯善无恶的。它的善性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个是“仁”,一个......
罗钦顺是明代中期气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理气论上,他主张气为本体,理气不能分离,理乃气之理。在理气论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人性论表现......
摘要:《性善图说》仿照“太极图”重新呈现人、物化生的过程。陆世仪通过阐发“成之者性”来说明万物未生之前只是命,落入气质时才成......
张载是宋儒中人性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他从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以及人性与教育等方面建构了其人性论的逻辑结构体系.天地之性主要......
张载以太虚为宇宙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原。诚是太虚的存在性征和根本道德属性,诚因与宇宙论相结合而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意蕴,成为人......
“性命双修”是道教内丹理论的思想内核,它改造并吸收了儒学的主要哲学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既承继了儒家心性......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总是以完美的人的理想,完美人格的理想召唤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完美人格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
朱熹以"天地之性"言"性",其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以"理""物"为坐标,"天地之性"是"专指理言",却仍然是"性",使"性"的考察提升到"理"的高度,进而可......
阳明与朱子对性善论的诠释不同。朱子认为性是理、是天理,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即是道德性,又依循于程子而有"论性不论气,不备"之说,视......
张载在批判前人“人性论”的同时,以“太虚即气”的宇宙观为基础,建立了“天地之性”争“气质之性”的“人性二重说”。他认为“天地......
如何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之善恶差别的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程朱理学从气质之性这样先天性角度来解释。但船山通过对气质之......
张载和程颐的"气质之性"是气性,它与超越的"天地之性"相互独立互不隶属;朱子的"气质之性"和"本然之性"则根本是同一种性,"气质之性"是"本然之......
明代理学家薛瑄提倡"复性",理论依据就是他所继承和发展的孟子"性善论"和张、程、朱的本然之性、气质之性理论。他认为本然之性是纯粹......
中国伦理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关于人性的研究,贯穿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始终将人性论作为其理论重点之一.......
摘 要 韩愈“人性论”不仅是“道统”观念的核心部分,且对宋儒朱熹的人性论有很大启示。韩愈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人与生俱......
【正】 一、应该如何命名宋明儒学?关于宋明儒学,有好几种表达方式:道学、理学、心学和新理学。这些称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此,我愿......
由于对《论语》中孔子有关人性的论述理解不同,在历代相关学者的阐释与发挥中,主要产生了六种人性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朴......
孔子“性相近”一语在中国思想史素来争论颇多,难下定语。朱子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将之诠释为“气质之性”,谓天地之性杂在气里所形成,一......
在天道之域,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命题,由此解释对象世界的现实形态(实然);在人道之域,张载则突出了伦理之序、价值理想以及社会责任(当然)。......
张载认为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人性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复归至善的天......
【正】 在中国人性论史上,宋代理学家们建立起了包容并超越前代的人性学说。研究中国古代人性学说,宋代的人性理论具有特别值得重......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我国十七世纪唯物论者和反对理学的思想家,他在清初反......
张载提出的“心统性情”一语经朱熹阐释、发挥后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但张载此语的本意却一直隐而不明。在破除此语是“孤语”的......
张载苦心探析在气化流行过程中的“太虚”、“性”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气以载性”、“气质之性”等理学命题,建构了以“性”为本......
对于胡宏《知言》所谓“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哉”以及胡安国所言“孟子道性善云者,叹美之词,不与恶对”,......
人性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作为“程朱理学”开创者的二程——程颢、程颐,对以往4种人性论即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
摘要:在宋明理学家中,张载是最先系统重构儒家人性论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自立新说”而著称,突出展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天道观为基础,解......
"气质之性"这一概念并非朱熹首创,但朱熹在他理学思想的语境下对它进行了重新的理解、使用和讨论。通过对朱熹"气质之性"概念的分析,我......
“气质之性”说起于张载、程颐,朱子一方面从“气质”的角度承袭了张、程的“气质之性”说,另一方面又对“气质之性”这一概念的内涵......
张载所言之性包括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是人性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善恶相混,乃恶之发端。气质之恶可变而为善。......
本论题以宋代性二元论的萌芽、提出、发展与成熟为主线,以性二元论得以成立的工具体用论与理一分殊的结合过程为辅助线索,具体论证了......
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太空中的星斗,看不穿人心,盲人能够看穿人心;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的构成,看不到人性,盲人能看到人性。这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