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伯恩相关论文
本文以威伯恩的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各个时期音乐创作的情况和相关的音乐分析为切入点,以对20世纪的社会背景,表现主义和新古典主......
2000年9月的一个静朗之夜,五个男人在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威伯恩镇附近的一个油田里,彼此紧紧地握手,然后打开一个阀门,将一股CO,......
安东·威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1945)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奥地利作曲家,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
摘 要:威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勋伯格、贝尔......
20世纪音乐的结构是旧的“曲式”、新语汇和技术观念革新等各种手段相结合的一种结果.威伯恩的序列作品中大致存在着以下几种结构:......
本文主要论述“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安东·韦伯恩(Anton ......
《小交响曲》(Op.21)是威伯恩创作的一首逻辑严谨、构思缜密的十二音序列作品。该作品在序列的选择与布局方面,有三条规则发挥着重......
奥地利“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威伯恩的《五首管弦乐曲》(Op.10)从音高结构上看整首作品呈两个三分性结构并置的三分性套叠式多重......
本文以威伯恩序列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点描技法和镜像对称结构为研究主题,结合《协奏曲》(Op.24)和《钢琴变奏曲》(OP.27)作品中......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威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是20世纪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数不多的音乐作品在20世纪的音乐领域中占......
历代音乐家在吸收原有作曲技术的同时不断探索,寻求新的作曲技法以彰显个人风格和寻求新风格,当代的音乐创作已不是"求新"这样简单......
【正】 这里介绍的两份材料("年谱"和"目录"),是根据《勋伯格书信集》(Arnold Schoenberg Letters)一书(欧文·斯坦编辑,1987......
二十世纪西欧作曲家概览(之二)常罡编译“青年法兰西”“青年法兰西”是由一群年轻的法国作曲家在1936年于巴黎组成的一个团体,其美学观念......
威伯恩的作品具有结构简单、织体点状、音色多变、多态一致性发展等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作品音高、音色结构的分析,来探究作品......
...
【正】 前言有人称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几乎持续处于现代主义者的实验阶段”。在各种实验之中,较成体系、影响广泛而持久、在......
<正>五、从《平均律》中抽取"BACH"进行改写巴赫在《平均律键盘曲集》中所"潜藏"的"BACH"与20世纪音乐关系如此贴近,血缘如此相通,......
期刊
威伯恩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No.2创作于1911-1913年间,属于自由无调性风格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采用"音色旋律"这种在......
威伯恩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创作于1911—1913年间,属于自由无调性风格作品。作曲家在此部作品中,运用音色、音高、节奏、力......
本文以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No.2乐谱为分析"文本",以音高、音色等音乐元素为分析口径,以文字说明与图表诠释相结合的方式......
创作于1911-1913年间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是威伯恩"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为了规避调性,在声部......
安东·威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师从勋伯格。威伯恩的创作生涯大体......
20世纪初的作曲家们,在不满足于调性、和声的传统技法,而又还未形成规范的十二音序列写作方法时,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风格介于调性......
<正> 所谓“现代音乐”,即是二十世纪音乐的总称,又被称为“今日的音乐”、“二十世纪的音乐”、“现代派音乐”以及“新音乐”、......
<正> 今年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诞生三百周年。在三百年中,音乐史上出现了多少昙花一现的人物,而巴赫的音乐在今天......
文章运用多重分析视角对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的结构进行研究,以期管窥该作品的结构途径、"结构对位"现象、艺术特色......
<正>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
<正> 20世纪以来,随着和声语言的迅速发展,作为音乐另一重要要素的节奏也得到新的发展,以各种手段使节奏复杂化是20世纪音乐创作的......
<正>三、作曲家对音乐分析的认知与思考金湘(中国音乐学院):1.关于音乐院校作曲教学中的四大件问题按一般习惯,四大件(和声、复调......
在20世纪众多作曲家之中,威伯恩在节奏方面的创造性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他的"节奏比例模式",使传统节奏发生了质变,并为后来的节......
20世纪是一个音乐风格更迭变幻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流派,而威伯恩作为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是最具有影响力、革新力的作曲家之一......
如果说,以法国为中心形成的印象主义音乐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19世纪以来整整100年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势头,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以德奥为......
20世纪音乐的结构是旧的"曲式"、新语汇和技术观念革新等各种手段相结合的一种结果。威伯恩的序列作品中大致存在着以下几种结构:1.变......
帕萨卡里亚 ,是十七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依据固定低音变奏技术演变而成的舞曲形式 ;巴罗克后期 ,巴赫、亨德尔等人的创作将其推向发展......
<正> 安东·威伯恩的早期作品,一般被认为是创作于1914年以前他的十二音序列音乐的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的时期。在各种介绍性的文章中......
<正> 战后的最初几年,在欧洲大陆,人们很难弄到威伯恩的乐谱和听到他作品的音响。按理说,人们对他的作品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但他的......
<正> 尽管在今天看来,无调性这一概念已不再令人惊恐,但它仍不能摆脱当年论战的遗痕。“无调性”一语,一度被用作抨击勋柏格及其追......
<正> 威伯恩的《钢琴变奏曲》第一乐章(见1981年第一期《音乐创作》)是一首真正的无调性序列作品。在分析到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
<正> 旋律(音高)的极端半音化导致了调性的崩溃;节奏(音值)的极端复杂化导致了节拍的消亡,这是本世纪作曲技术的两大发明和现代音......
<正> 安东·威伯恩的《管弦乐变奏曲》(作品30)完成于1940年,前后写了一年左右。他在1941年写给维利·莱什的信中说:“我的乐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