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报相关论文
本研究所选定的时间段是清末十年新政时期(1901年-1911年),这正是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时期,是中国报刊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这十......
摘 要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性质的《商务报》在京创刊,被清廷新设商部视作“通下情”的重要举措。其刊载体例与内容文本的多样,正呈现了......
国内主流的戊戌变法史多源于康、梁“痛说维新家史”,晚晴史研究者茅海建研究戊戌变法10年之后,阅读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
舆论管理,古已有之。随着“小报”的兴起,“官报”渐渐丧失了一家独大的地位。在古代,为了管好小报,传递官方的主流声音,“官报”也使出......
本研究所选定的时间段是清末十年新政时期(1901年-1911年),这正是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时期,是中国报刊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这......
甲午战争之后,“实业救国”理念兴起,《南洋官报》等官方舆论将其作为新思想、新知识加以广泛传播,引起各界关注。官方宣传“实业......
两狼山 杨入瓮rn杨继业对六郎、七郎说明潘仁美设毒计、借刀杀人的经过,可把六郎和七郎气坏了.心想:常言说得好,罚了不打,打了不罚......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自1997年实行“村帐站审”以来,推行了村主任“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等制度,对规范村级财务起到了一定积......
本文主要研究了《官报》中出现的直隶籍留日学生,介绍了《官报》的创刊过程、史料价值,探讨了直隶地区留日教育的概况和直隶留日教......
日前从各地不断传来消息称,大学生村官报名很踊跃,竞争甚激烈。火爆场面背后,固然有经济困难时期新一轮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但它......
20世纪初以来,王府井大街117号这个不大的四合院,作为言论机关——报馆的所在地,留下了近代百年风云激荡的先声。第一份铅印邸报在......
目前有关《大公报》的各种著述,对三巨头清末留学日本的情况,多缺乏确凿证据,或语焉不详,或众说不一。笔者查阅清末清政府管理留日......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一(1905年4月5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官报》,馆设武昌湖北官报局。初为旬刊,从第二册起,改为月刊,由《汉口日报......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村官这一.青年群体以越来越活跃的形象亮相于中国政治、社会、经济舞台,尤其是在农村基层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越来......
国内学者认为性别歧视是基于性别的区分、排斥、限制、贬低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害与限制。本质主义性别观念将女性特征归为“肉体的、......
新闻舆论管理是国家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最能体现新闻管理水平的,是要有一套适合国情的新闻法制体系。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新闻......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事业正高速发展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语言角度对古代新闻史料进行细致剖析,阐述其背后......
晚清报纸的出现与兴盛,见证了近代早期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各方面的内容。早期具有新思想的知识份子大量投身于地方报纸的创办或......
清末民初云南先后创办的《官报》和《公报》开创了近代档案文件汇编公布的新局面。它改变了古代以邮驿传递公文的传统方式,代之以......
"公报"起源于西方,脱胎于手抄新闻。它经历了从"公开"之报到"公办"之报的过程,一度成为现代报刊的泛称。19世纪的中国,"公"的观念......
《北洋官报》的创建及其成功运作与袁世凯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从筹备创建到编辑发行乃至运营效果,袁世凯都亲自过问,《北洋官报》......
在清末围绕宪政和各自政治主张的话语权之争中,革命派、立宪派和清政府三方均通过自己的管道发出声音,扼制对手,彼此竞争。在这一......
1904至1908年的《东方杂志》采取了非常特殊的“选报”体例。在当时各种官报、民报中并未出现一种足以成为为中国报界的代表刊物之......
官报是推动清末立宪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考察宪政和宣布预备立宪之后,清廷实行立宪的信息通过官报以国家意......
文章以清宣统元年(1909)《绩溪县官立东山高等官小学堂分类膳清文书》为依据,对清末报纸尤其是清末官报的出版与传播情况进行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