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题材小说相关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建设,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文艺领域,国家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打造了一......
“十七年”工业叙事小说是指1949年至1966年间立足于工业视角、反映工业生活的小说作品,其作家队伍包括转型的专业作家和后起的工人......
近年来,工业题材文学作品因其特殊的文学特质和内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工业题材文学几乎是伴随着新中国工业生产的发生和发展......
发展到今天的"后工业时代",工业文明的诗意何在?这个问题,既是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当代文学的核心问题。以......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以高昂的基调,深刻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晴雨表......
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题材小说书写尝试,路内是其中之一。路内作为70后代表作家之一,目前著有长篇小说七部,短篇小说集一部,......
工业题材小说着眼于工业生产的宏大题材,在反映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工人的现代性发展的同时,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社会和人进行着重构......
本文以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但又不局限于其自身,努力将工业题材小说放置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框架内,采取宏观理论建构与微......
<正>在李铁记忆中,自己的文学写作绝大部分是在上午的阳光中完成的,在写作、投稿、退稿和再写作之间不断拉扯,直至清晰地拼刻出自......
<正>一、是市井,不是城市据言中国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主流是"乡土文学"。即便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文学"仍然......
一应该说,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文坛向现实主义回归的趋向,是以何申、谈歌、关仁山等人的创作为旗帜和标识的。其中,谈歌的作品则更见得具......
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在文学创作中的直接反映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中。“工业题材”小说是在题材分类意义上存在的“......
1980年代不能仅仅成为1980年代人的纪念馆,而应成为历史的图书馆,以供我们反复阅读。——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
<正>就表现内容而言,路内的最新长篇《慈悲》(2015)与《花街往事》有一定的重合,都是从"文革"前后的历史语境出发,以表现数十年来......
当下已在学界成为常识的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是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建构的观念。其成就不高,从创......
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苏联工业题材小说为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可资模仿和借鉴的样本。概括说来,前者对后者的范式作......
共和国建立之后,结束战争走向解放的新中国面临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国家工作重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为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作......
与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相比,"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其原因除了中国现代文学缺乏工业文学的传统......
中国现代三四十年代的都市小说流脉在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发生断裂,这已经成为研究者们的共识。革命对现代城市的偏见及其在重返城市后......
50-70年代“工业题材”的创作为文艺界所提倡,但文学史对其评价一直不高。本文以草明的创作为中心对“工业题材”症候性的失败进行......
<正>草明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之一。2013年6月15日是草明诞辰百年的日子,中国作家协会在中......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整体文学水平的低下是毋庸讳言的,但相较于十七年时期的农业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重大题材领域的小说创作,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工业建设开始引起中国当代作家的关注。表现工业生活、塑造工人形象成为时代赋予作家的重......
20世纪末,随着学界研究思路与研究空间的逐渐扩大,“文革文学”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对于“文革”主流小说的研......
刘庆邦的小说往往潜隐着一种焦虑情绪,从而形成一种特别的叙事模式,增厚了作品内涵,这对当代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应该具有一定借鉴意......
从中国当代文学史来看,中国现代化工业进程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反映,直接体现在被理论界命名为“工业题材”的小说创作中。所谓“工业......
<正>在文学作品中的,"饥饿"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生理现象,然而作家依据一定的艺术目的对"饥饿"的叙写,则是一种颇有深意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是文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工人形象也为当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谱系增......
城市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俗世化的过程。因此,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表征,其核心即是现代性。惟其如此,城市化对于乡村化来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业题材小说因其题材的特殊性,成为构建民族国家想象、增强工人群体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它将国家置于现代化......
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深化和突破问题,一直困扰着文坛。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作家因老工业基地的地缘优势等因素,始终关注着......
【正】 在文艺创作中,工业题材创作是个“老大难”问题。然而在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情况发生了值得重......
工业文学发源于西方工业革命,其标志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作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