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戏剧相关论文
1930年代的革命知识分子注重发掘戏剧的政治性功能,围绕“诉苦”从内容结构和形式技巧等层面建构情感动员机杼。无论是调动阶级政治......
该文是对三十年代曹禹戏剧与左翼戏剧问关系的一次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三十年代曹禹与左翼戏剧的关系.首先......
大众化是中国左翼戏剧运动中所提出的最重要,讨论也最广泛的理论问题。它在戏剧与大众关系的向度上,有着独特的精神动力、主体诉求......
中国的话剧与电影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交集与碰撞。在双向互动中,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转折,即从缺乏现代意识,落后于......
津门这片艺术的沃土精心浇灌扶植了话剧这株外来的戏剧之花.如果说张伯苓亲自引进话剧并将其搬上了南开学校舞台的话,那么张彭春的......
<正> 对抗战时期沦陷区话剧运动的考察,笔者基于三个视点:一是全民抗战的总背景下,沦陷区异族统治的政治环境给社会生活和文化思......
借助角色理论揭示左翼剧运中政治与戏剧的关联方式。左翼剧人在国民党政权体系下和"剧联"内部,都扮演着政治参与者与艺术创造者的双......
美国左翼戏剧家托尼·库什纳的《天使在美国》在千禧年主义的背景下探讨美国20世纪80年代里根时期的末日危机,通过主要人物罗伊和......
从清末到抗战之前,是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最为糟糕的时代,两国戏剧交流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短短30年间,中日戏剧交流先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文艺大众化"思潮的高潮之一,作为文艺的一个重要门类的戏剧也从理论、创......
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是一种发轫于十九世纪末而贯穿于二十世纪绝大部分时期的戏剧潮流,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含义,其兴衰总是联系着作......
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郑伯奇是作为资深创造社作家和批评家投身左翼文化运动。为了加强文学对于民众的宣传和鼓动,郑伯奇借......
过去所写的戏剧史著作存在左翼化的倾向,向人们提供一种左翼戏剧就是三十年代戏剧的主流的概念。这种概念与事实不符,使许多历史内......
左翼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括了戏剧运动、演出实践和剧本创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于伶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着重要贡献,他的一生是为......
1930年代,中国左翼戏剧运动在“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下蓬勃展开。“剧联”的领导机构主要由“剧联”党团和执委会构成。党团......
中国现代戏剧从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成的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片段和《黑奴吁天录》肇始,通过几......
中国是个戏剧大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戏剧文化。中国的"话剧",已有了百年的历史。从中国古代的神话和志怪小说的兴起、章回体小说......
本文论述了新浪漫主义戏剧思潮自世纪初以来在中国的影响及其衍变。新浪漫主义在20年代中国剧坛形成热潮,其中尤以象征主义、表现......
戏曲和宗教一向是形塑中国下层社会心灵世界的两种最重要的工具,在缺乏有效掌握现代传媒时,左翼剧运者求助于戏剧,借助戏剧这个媒......
西方左翼戏剧在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政治性,在舞台演出形式上表现为观众的高度参与性。但是,以上两点实际并非左翼戏剧的创新,而是......
将西方与俄苏左翼戏剧作为主体来考察其各异的历史进程与走向,至少可以发现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认清左翼戏剧因语境变化而发生的生存......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具有鲜明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特征,它呈现出“翻身”与“救亡”主题的概念化,“压迫——反抗”戏剧情节的模式......
一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事件。当年5月召开了首届三级会议,主张改革的第三等级市民代表被安排在主持会议的国......
本文以袁牧之独特的演出理想为问题的起点,结合其戏剧创作与演出实践,讨论这一理想之于演员本人主体性的意义,然后在历史语境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