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生活相关论文
曾有学者认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失去创作个性的产物。本文从不久前公开发表的丁玲一篇佚文入手,联系该长篇小说创作与出......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直被视为“双百方针”下“干预生活”领域的代表作品,主人公林震的形象一直被视为是反官僚主......
本文试图从解决公式化概念化的角度来分析“干预生活”作品的突破和局限。 引论部分,简单介绍“干预生活"创作主张提出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视业突飞猛进的时期。新闻节目以其快捷的时效、干预生活的力度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而娱乐节目以其互动性、......
新时期及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小说界热衷于种种形式的艺术实验,相对而言,则减少了关注现实的热情和勇气。但以池莉为代表的二......
1999年以来,《常德日报》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以“稳”“准”“狠”的批评报道干预生活,鞭笞丑恶,有力地推动了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
“干预生活”曾是1956-1957年流行的一个创作口号,反右后被一些批评家指为修正主义理论,变成“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党反社会主......
梁帅:从什么地方聊起呢,因为你主要写诗歌,那就先聊聊诗歌吧。你觉得一个诗人最应该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乐冰:你说,一个政治人物应当......
今年6月,海南日报推出了“热线记者进社区”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与其他媒体开展的记者进社区活动不同的是,海南日报开展的这次活
T......
新年上班的第一个工作日,收到著名作家方英文先生新书《云朵上的故乡》,心情骤然激动起来.对这本精美的散文集,作为众多“方粉”中......
黄秋耘首先应该是一位战士,然后是一位文人,他以战士的信仰、姿态为文,以文人的谦和、理想的气质为人,战士的气魄与文人品格的结合......
爱情是永恒的艺术主题。在20世纪50年代主流话语下,“爱情”这一主题在文学中的表现是那么艰难而又耐人寻味。爱情题材短篇小说既大......
报告文学家是时代的弄潮儿,社会的观察者,舆论监督的一员,应当响亮地喊出"干预生活"的口号,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社会匡正除弊......
民生新闻,由于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深蕴着传播者的人文关怀、人本思想,一直为地方百姓平民所喜闻乐见。但是......
【正】 这两年中,文艺界有关“干预生活”的提法有过争论。上海有一家报纸甚至为此写过一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似乎事情告一段落,......
<正>一概念有助于廓清思想吗?我看未必。就中国当代文学的情况看,概念越多,思想越模糊;争议越多,评价尺度越具弹性。不是吗?1950年......
<正> 加里宁在评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在苏维埃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时曾经说过:"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为苏维埃人民服务的光辉......
以"双百"方针的提出为背景,1956年的小说创作新潮确立了"干预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姿态,从而打破了50年代初以颂歌为主调的文学创作......
1965年,在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后,大量知识分子面对现实,提出思考。文学理论方面,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
<正>引言反官僚主义作为官僚理性秩序的对立面有一种或潜在或显在的"继续革命"诉求,这主要表现在共和国新一代左翼知识青年的文学......
1955年我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文艺报》担任执行编委,住在东总布胡同46号。夏末秋初的时候,请假写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秋末......
老作家散文是当代散文史叙述中的重要存在。老作家指向特定年龄人群;散文写作的主旨内容、叙述策略等具有鲜明的身份标识与时代表......
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研究的现代意义───兼评“马克思恩格斯共生论冯景源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恩格斯并没有上过什么大学,可......
本文以1980年的"剧本创作座谈会"为研究文本,细述了会议的起因、经过及影响。本次座谈会首次以官方形式对新时期电影的"禁区"及剧......
<正> 粉碎“四人帮”以来的文学,以它充沛的战斗激情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启发和激动着人民。优秀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蕴含着的美学力......
<正>几乎没有人认为议论文教学不重要,但从实践层面看,议论文教学目前正在被边缘化。一方面,教材选文数量少,所谓规范的、典范的议......
《张协状元》产生在1202年之后。具体理由为:第一,《张协状元》作者使用北宋末期产生的[烛影摇红]词调、南宋初期的[唐多令]等词牌......
论述1956年上半年,中国当代文坛上“干预生活”文学出现的原因。分析有代表性的10篇小说,归纳它们在文学上的贡献。探讨“积极干预生活”的......
讽喻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先秦时期,讽喻文学经历了发端和发展的阶段。《诗经》“变雅”中的政治讽刺诗是讽喻文学的发端......
<正>1989年夏,我初中毕业后,升入九台师范学校读书,四年的中师生活对我后来的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师生活没有升学压力,可以......
当20世纪80年代的“记忆”被贴上“激情”的时尚标签,进入文化传播领域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快餐,“沉默的大多数”还有没有机会叙述......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9月,秦兆阳对这篇小说的修改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秦兆阳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对......
谢谢大家在这样的阴雨天气来分享一个文学讲座,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百年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1917年到今年2018年是101年......
【正】 一、捧心的不都是西施文艺作品的生命在于真。美和善的基础是真。文艺的社会效果也首先在于真。因此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是......
<正>"新时期文学"往往被视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当代文学在"文革"结束后获得的一个新的话语起点。在关于"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