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生活相关论文
刘成婧 在杨家岭革命根据地有一小块菜地,各种蔬菜茂盛地生长着,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在菜地前拍照留念。 杨家岭革命根据地讲解......
儿时对延安的记忆是零碎的,记不得家家张贴在墙上的画叫什么,却忘不了画面上那巍巍的宝塔山,还有那土窑洞、煤油灯、纺车、羊皮袄,......
抗战时期的延安被称为“歌的城”。吴伯箫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有一篇题名为《歌声》,其中这样写道:“我以无限恋念的心情,想起延安......
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吴伯萧是一位始终专一地致力于散文创作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独树一帜。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记一辆纺车》、《......
从1937年1月13日至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曾在延安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因此,延安被誉为革命圣地。毛泽东在延......
悲鸿恩师的油画《箫声》引我进入艺术的殿堂古元同志的版画《菜圃》送我到了黄土高原之乡陕北窑洞里的老大娘交给了我两把金钥匙一......
<正> 吴伯萧说:“在文艺战线上我只是一个民兵。写作业余进行,不脱产。”可贵的是,虽属业余写作,成果却颇为丰烧。吴伯箫是一位散......
<正> 每当翻开《北极星》这本散文集,我总是被这样一些篇目所吸引:《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
<正>说起左翼作家草明,人们认为她是"新中国工业文学的重要先驱者、开拓者"[1](张炯),"工业题材写作的奠基人与开拓者"[2](黎辛)。......
<正>一、简历饶余燕,汉族,广东大埔人。1933年9月出生于上海,2010年4月病逝于西安。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曾担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充满自由与革命气息的延安成为成千上万心系国家民族的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他们前赴后继地奔赴这块革命......
<正>1949年7月,江丰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解放区的美术工作》报告中指出:"解放区的美术工作,明确地接受了毛主席所号召的为工农兵......
【正】 延安,是永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的孕育处,也是独具风彩的“延安生活方式”的诞生地。今天,探讨这种神奇的生活模式,对于全面把......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散文的比重不算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较浓。对散文的教学,除了阅读、欣赏之外,也应该与写作指导联系起来。这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