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人相关论文
汉末建立年间在曹操父子的周围,聚集着“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士,他们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歌唱统一的理想抱负,具......
【正】 五言体诗最早见于记载的有汉高帝时的《戚夫人歌》(《汉书·外戚传》,前二句为三言),后来又有汉武帝时的《李夫人歌》(......
我们古老而文明的祖国,本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最早成熟的文学形式之一,一直伴随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而长盛不衰。纵观古代的诗坛,抒情之......
<正>作为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意象可以说是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正>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打破了两汉四百年间文人诗坛的沉寂局面,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这个时期在文......
【正】 过去,我们在评价建安文学时,更多地注意了那些“慷慨多气,志深笔长”(《文心雕龙·时序》),或表现诗人“戮力上国,流惠......
<正> 金代文坛宗主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作家.他的诗冠绝金、元两代,其中忧国忧......
<正> 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建安文学居于一个突出的地位。建安诗人继承了国风、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严格地遵循生活......
<正> 这首《扶风歌》是刘琨的代表作之一,曾被选人萧统《文选》(卷二十八),历代传诵不衰。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
<正>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既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文学发展史......
<正> 魏晋南北朝,是介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之间的一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宁古封建社会各种内在矛盾的蓄积和激荡,使这段历......
<正> 汉魏六朝的七百多年间,诗歌创作与酒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并以陶渊明的出现为标志,开始进入了诗酒不分家的时代。两汉时期,中......
<正> 在以灿烂诗国著称的我国文学史上,相对而言,两汉是一个诗思式微的时代。然而,“冠绝古今”、“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汉之诗也......
<正> 谈到建安诗歌的传承,各种文学史著作都只谈汉乐府的影响。一九五六年,马茂元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探索》序言中提出:《古诗十......
<正> 建安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它首先表现在人的自觉,这个时期的诗人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注重人的才情品貌,因而在......
建安文学时代风格的形成邵炳军文学风格总要受时代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时代因素会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那么,建安文学时代风格形成的主......
<正> 中国古典诗歌分为民歌和文人诗歌两部分,这两种诗歌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二者的发展并不平衡。建安以前,文人......
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美学定格陈长义建安诗歌和盛唐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坛上两座辉煌的艺术高峰,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成为后代诗......
建安诗歌词藻丰润,刚健清新,壮思与文采并举,为后代文人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气象......
<正>对于曹丕诗歌的评论,从古到今,或称其语言俚俗,或断其内容狭窄,不少论者都作了很不切实的贬抑。从后来刘勰所谓“魏文之才,洋......
<正> 建安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建安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汉乐府民歌的深刻影响,这在学术界早有定论。但是,......
【正】 一诗人曹植,以其乐府和五言诗作擅雄于建安。如果说建安诗歌曾经在中国诗史上写有辉煌的一页,那么曹植便是那个“俊才云蒸......
<正> 建安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耀点。学界一般认为文学史之“建安”其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作《薤露行》的公元190年,其下......
建安至盛唐(曹操杜甫)是中国古代诗史的“黄金时代”。在这六百年左右的时间里,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的中心,是所有艺术形式的中心。再深......
<正> 现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五同志主编,下同)第三编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开篇说道:“汉末建安时期,我......
“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起于公元196年,止于公元220年。但历史上所谓的“建安文学”,一般不只限于这二十五年的......
【正】 在浩若星汉的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之中,建安文学之所以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它所具有的重要的承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