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之正相关论文
“心性”之学是中国当代新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将“心”的文化与“心”的艺术之间的障壁打通却是徐复观的独创。他在阐明艺术价值......
真德秀的《诗经》评点,以“性情之正”为价值核心,这种文学观渊源于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和“重质轻文”的文学功用理论,对南宋末......
理学在宋代兴起繁盛,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思潮,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诗歌领域自不例外,其独特的精神内质使得宋......
张拭的性论思想总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太极即性”的性本论,他以太极论性之本体,而最终归到以性为本体;二是“性以至善名”的性......
<正>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风雅”和“风骚”作为诗歌的渊源,作为检验诗风的标尺,作为各种诗体的宗祖,其至高地位似乎是无须加以讨......
<正> 公元前六世纪编辑成书的中国诗歌典籍,被后世尊称为《诗经》是当之无愧的。它不仅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代这段漫长历史中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思无邪"是孔子诗论的一个重要观念,传统儒学的"归于正"与朱熹的"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以道德理性为本的"美刺"诗学观,因其明显的附......
重情、追求"情真",是明代格调派诗学的重要特征。但辨析相关观点所处原始语境后可以发现,该派很多重情言论,以不同方式呈示出对传......
虞集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倡导“宗唐得古”;追求“舒迟而淡泊”的诗风;主张“性情之正”;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等。虞集是元中期“......
明崇祯戊寅(1638),吴中久旱,十一月初八,苏州承天寺狼山房疏浚古井,发现一铁函重匮,“锢以垩灰,启之,则宋郑所南先生所藏《心史》......
学术界对宋濂的研究多关注其散文成就,仅有张涤云、左东岭撰文介绍过宋濂的诗学思想,可惜对其思维特征和时代价值论述不多。①宋濂诗......
<正>道教在元代甚为鼎盛,道流和士流的交往在当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势必会对文人和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道......
明前期台阁文人论作家,往往忽视其天赋个性对诗歌创作之影响,而强调后天之学识涵养。但后者并非指对偶格律等诗歌创作技巧的学习,......
<正> 在历来评介杜甫和杜诗的论著中,有些固然难免有偏颇见解,值得商榷;但也不乏确有一定真知灼见,足供采择的。如梁启超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