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相关论文
在电话那头,许子东耐心地笑了起来:“这是你的观点,不是我的观点。你一定要这样写,我也没办法,但是不关我事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
亲爱的妹妹: 你写信给开心说,你觉得自己处处都不如自己的朋友们。她们有的漂亮,有的活泼,有的成绩好,有的会弹钢琴,有的会打扮......
摘 要: 张爱玲对女性的书写是独特的,通过对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为一种“第二性”的存在的真实生存状态。在一......
本文分析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叔嫂恋"问题——二嫂曹七巧和小叔姜季泽的畸形爱恋,揭示在七巧的生命中对金钱的追求最......
将约翰·但恩的“怨情诗”分为怨女和怨神两部分,认为两者互相联系、互为隐喻。但恩在诗歌中对女性忠贞的谴责,实为对自身转教的责......
"怨旷"最早见于《毛诗诂训传》,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怨女"之"怨"本是"蕴"的借字,"怨女"指蕴积之女;"旷夫......
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那个王八蛋!我把心都掏出来给他了,他怎么能这样对我?"然而,好笑的是,此类怨女怨则怨矣,却始终不见她与她的......
由于文化转向而带来的翻译与性别的结合为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开辟了道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译者......
《怨女》这部小说是张爱玲1955年移居美国以后的作品,评论界视之为《金锁记》这个短篇的重写。该小说原为《北地胭脂》(Rouge of t......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以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探究古今“怨女”形象塑造上的差异性,分析张爱玲笔下“怨女”形象塑造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的阶段性地位以......
在"五四"女性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怨女"形象.这种形象的出现,是因为在新的文化转型时期,现代新女性陷人了"慈母之爱"与"情人之爱"......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张爱玲作品中的"怨女"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怨女产生的根源是男权中心社会长期压抑的结果。张爱玲塑造的"怨女"形......
本文以台湾、香港、海外的三篇小说为例,将论述的重点集中在小说中的"怨女"与"小丈夫"两种文学形象上。两种形象相辅相成,此消彼长......
昭君出塞历来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历来均是以表现怨情为主,但是宋代的一些昭君诗却表现出了全新的气象,不再以怨为主,而......
女性与翻译长期以来相似的低等地位,导致了两者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该理论认为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两方面论述唐初四杰的诗: 其一,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四杰以诗歌创作实践改变了唐初淫靡的诗风, 端正了诗歌的发展方向; 其二, 在......
唐代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是被男性观照的对象。是男性欲望的载体,是男性狂热世俗欲望的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唐代文人灵魂的生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