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诠释相关论文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化外之境,是隐于山水之中的理想人居。桃花源意象的产生离不开早期桃文化的发展,桃花源意象的诠释也离不开神仙......
“仁”是中国哲学和儒家文化的内核,含义丰富而深刻.其虽复杂而多变,然亦整体而系统.不同视角,或有不同发现.以“易”观之,仁即是......
《诗经·汉广》描述的游女意象备受后人关注,形成了若干不同的诠释,如“风化说”、“神女说”、“恋情说”、“习俗说”。这些诠释......
当前学界多以为“理一分殊”只是体用范畴,其实这种理解是局限的。以“意象诠释”观之,朱子哲学实乃以“理一分殊”为结构与纲领、......
“本体即诠释”,本体不同,诠释便不同。既然中国哲学不是西方哲学,那么就当有其自己的诠释理论与方法。从中国传统出发,文章试图提......
本文有感于当下朱子工夫论诠释之“概念化”弊病,故而转向以“意—象—言”为核心思维—结构之“意象诠释”。以“意象诠释”观之,......
现有的朱子哲学研究往往重于概念分疏和思想流变,常令人迷于节目之繁而不得其纲领,或难于贯通。朱子明确指出"巨细相涵""先立乎其......
阳明哲学之研究往往不出训诂与条理,究其根源,实在于不明头脑纲脉,缺乏整体观照。概而言之,"知行合一"是阳明哲学之宗旨与总纲。分......
意-象-言,是易道之全体大用,贯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未发已发、本末源流、有无显微、性相体用,以同观之,莫非"意象",故曰"意象哲学......
《周易》以“意-象-言”这种方式展开易道,它体现着古人展开道论的根本方式,也即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以这种展开道论的方式、思维......
"心统性情"是朱熹心性论的枢要与纲领,然而当如何诠释却是难题,当前学界至少有三种互不相容的意见。从意象诠释出发,理解"心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