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相关论文
秋天的东京,国会附近的树木虽然残留着绿色,却早已经在阳光少的地方,泛出了黄斑。 民主党执政已经3年多,日本民众对该党的不安,在鸠......
摘 要:China一词,既可指代中国,亦可指代瓷器。不少人认为,瓷器一意与中国景德镇(古称昌南镇Changnan)有着很大关系,因此西方称瓷器以及中......
甲午战争前,日本报纸开始对中国海军进行报道。观其报道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中国海军主要是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对......
1898年的正月二十三,一位眉目英挺的青年走进长沙城里风头最劲的新学堂——时务学堂,要见大名鼎鼎的梁启超。 访客自称姓杨,此番登......
《日本陆军与中国》 [日]户部良一著 [日]诹访一幸 郑羽 金昌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10月出版 《日本陆军与中国......
【摘要】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思想演变过程是与“大陆政策”的演进及实施互动发展的。从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对于西方列强“弱肉强食”侵......
摘要:将经学分期、分派,是系统介绍、研究经学史的前提。日本学者本田成之《支那经学史论》、安井小太郎等《经学史》、泷熊之助《支......
他出生香港,其父是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长,襁褓时宋庆龄抱过他;他年轻时在郑洞国、史迪威指挥下,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密支那与日军苦战......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背景是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继而进攻东南亚各国。翌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企图切断中国唯......
二○○八年,无产阶级(普罗)文学名著《蟹工船》在日本掀起热潮,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而就在其作者小林多喜二被日本特高课虐杀的同一......
重整旗鼓的典故出自古代军事战争,比喻遭遇失败而不馁,整顿后再次奋起。六十多年前,在中国西南边陲和接壤的缅甸,中国远征军的将士们,与......
2014年3月,印尼总统苏希洛发布总统第12号决定书,宣布撤销1967年内阁主席团传阅文件,正式废除官方用词“Tjina/China/Cina”(支那),重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基本每年都会请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等到满、蒙,也就是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地区......
1904年深秋,天穹上的彤云和堤岸边的霜枫映红了滔滔北去的湘水,仿佛殷殷热血,从一道巨大的伤口中奔涌而出,令人怵目惊心。 黑暗的年......
秋天的东京,国会附近的树木虽然残留着绿色,却早已经在阳光少的地方,泛出了黄斑。 民主党执政已经3年多,日本民众对该党的不安,在鸠......
尽管1976年起,包括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进入靖国神社战死者名录,而作为对战争的反思,自1975年起,两代天皇已停......
文物不会说话,却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者,引领人们探寻消逝在历史长河里的曾经与过往。兼具中外文化特色的三星堆文物向我们展示了古代......
距今八十三年前,一份传为《田中奏折》的文件中,有一段众人皆知的日本征服世界步骤的“名言”,所谓:“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
“支那”一词源于梵文“cina”,是外国入对中国的称呼。关于这个词的原意,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支那”一......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问有历史记载的交流就有两千多年。然而,在这千年的历史中,日本大部分时间是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上。不畏海上......
"支那"作为古代印度对中国的指称,是一种尊称。然而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国势衰微,屡遭列强欺凌,日本一些"居心叵测"之徒将"支那"一词贬义化......
日本政府延至 1913年 10月才正式承认中华民国 ,但又规定在内外公文中要以“支那”或“支那国”称呼中国。在 3 0年代末和 40年代......
50年前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领导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之“支那”称呼开始含有蔑意。1913年夏,日本政府在准备承认中华民国的同时,规定今后要以“支那”之蔑称作......
“支那”一词作为古代汉译佛教经典中表示中国的符号,自产生以来在中日两国均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在两国的使用与发展充分反映了中......
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映射。关于中国的名称,在古代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称呼。"支那"作......
世界诸国称中国名号最广者当为"支那"(china),记"支那"名号最早出者为印度古文献《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及《政事论》。汉译......
冲正修是幕末明治前期日本知识人,有较深的汉学修养,其编著的《支那地志略》是目前所见最早一部明治时期日本人编纂的中国地志。《......
日本人使用“支那”一词称谓中国,民间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日本民间使用“支那”一词称谓中国,很大程度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