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行为相关论文
《论语》云:“见义不为,无勇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见义勇为作为传统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频频出现,导致......
见危不救,是当他人处于有生命危险的状况时,不给予救助的行为。近年来,我国见危不救事件在各个地区不断出现,对于一般主体见危不救......
2012年9月28日,深圳宝安区宝城小学19名家长联名写信,要求在该校就读的自闭症学生李孟转学。此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的小区空地上出现了几只流浪猫,你觉得它们很可怜,于是经常带些食物给它们吃。受到食物吸引,越来越多流浪猫聚集在一起。......
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其中第 184 条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
流浪精神病人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管理经历了从单纯的管制到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宗旨......
海难救助活动作为一种法律行为,自然要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这种后果体现在:一旦救助成功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则被救财产的所有人就......
四川威远25岁女孩罗丹患卵黄囊瘤,第一次手术就花16万元,手术后罗丹还要靠化疗维持生命.闺蜜李小双得知后与同村40多位年轻人一起......
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对比分析了美国政府对1929年经济大萧条和2007年次贷危机的救助行为。分析表明:同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政府......
国人不积极实施救助行为的现状反应了我国对救助行为实施人保护的不足。借鉴国外的关于救助行为的立法,参考国内省市的有关立法规......
案件起因于交警为救困在车中生死不明的肇事驾驶员气焊割车引起车辆着火报废.为寻求救济,原告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给予赔偿.该案涉及......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立法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见义勇为行为分为救助行为与对侵......
我国法律对于救助者及其权益保护的规定存在立法空白、立法矛盾和立法漏洞等情况,导致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救助行为无法通过法律进行有......
<正>日前,道德绑架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是愈演愈烈,已然成为人们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新问题。用道德"绑架"道德,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
在危难时刻实施了救助行为的救助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护是法律公平正义与否的具体体现.作者在明确救助行为确切含义的前提......
38个目击者的冷漠,成就了美国最有名的社会事件之一。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从此案得到启发,经过试验发展出一套心理学理论—旁观者效......
为弘扬助人为乐美德,促进社会和谐,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深圳市法制办和市综治办最近联合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
200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1+15文件,在广东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从社会......
公民救功行为作为一种无因的、自发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本能的自发善举和人一陛向善的力量追寻。然而.由于缺乏制度、法律的规约......
几天前,鄠邑区一所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小赵落水,同学小松(化名)前去施救时双方出现险情,此时有两名路人将落水者救了上来,但遗憾的是,小松被......
近年来,救人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此类事件凸显出的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法律规制的缺失。西方国家的"好撒玛利亚人法"......
日前,《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条例》)开始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条例》规定对诬陷救助人行为予......
<正> 对于民事赔偿问题,如违约损害赔偿、侵权损害赔偿等,理论界及司法界研究颇多,但对于民事补偿问题,却少有探讨。而实际生活中......
<正>【裁判要旨】公安机关将疑似精神病人送往医院诊治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是行政强制措施,而应界定为行政救助行为。但疑似精神病人......
从2006年彭宇案到2011年小悦悦事件再到近年的河南女子遭二次碾压事件,我国“好人难做”、见死(危)不救现象引发的道德危机、信任......
近期,我国出现了一些反映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充分暴露出我国道德建设出现了严重问题。造成道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法......
为了匡正社会风气,解决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社会问题,促使“好人”敢救,《民法总则》历经数次审议,最终出台了中国式“好人法”,即183......
非法行医罪是我国于1997年新增设的罪名,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理......
<正>为保护社会上助人为乐的行为,让好人做了好事不至于惹麻烦或当被告上法庭,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制定的法律中都有相关的条款予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
就私法的伦理基础而言,互助伦理仅仅是对私法自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当然,这一补充仍须通过一套精密而复杂的系统来实现——这充......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政府应对自然灾......
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6年......
近些年来,做了好事却陷入麻烦的事时有发生,社会公信力频频受损。“好人法”作为以法律助推道德建设的一种创新尝试,在广州、杭州......
人们不但需要合理理解慈善行为,还需要理性对待救助行为。在进行慈善活动或者社会救助活动中,人们需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理性判断,......
判断海上救助的性质是人命救助,还是财产救助附带人命救助,要根据救助的起源、救助船(设备)与遇险船的接触、救助方所采取的实际救助措......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草案中"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改......
目前我国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界定并不统一。但是对于见义勇为行为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行为",学界已经形成统一的观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