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介堪相关论文
方介堪与陈巨来是近现代印坛颇具影响力的两位篆刻大家,二者共同师从于赵叔孺门下,并致力于工稳印风的传承和发扬,又在“印宗秦汉......
篆刻大师陈巨来(1905—1984),浙江平湖人,斋名安持精舍。 治印生涯长达六十余年。35岁时,业师赵叔孺已作评价:“刻印浑厚,元朱文印为近代......
谢稚柳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一生除了担任全国古代书面鉴定组组长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外,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官职,但是他......
中国的艺术市场总在不断制造神话,书画、陶瓷、铜镜、珠宝、翡翠、当代艺术你方涨好我登场,翻个十几二十倍都是毛毛雨,接下来玩什么?大......
登黄山,予人最为惊奇的感受莫过于刀劈斧削的峭壁上突然长出一棵援手般的青松,盘根错节紧咬岩石,树冠尽可能往外伸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
早听说上海有位篆刻家不打印稿,能在印石上随心所欲地急就印章,一、二个小时就刻完一大堆,而且方方古朴雄浑,真是“铁笔一枝扫千军”。......
今年5月1日,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165周年——"海上风"书画金石作品展在温州博物馆开幕。业内人士称,这是温州博物馆1958年建馆以来......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笔墨线条的艺术,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散发着久远的文化魅力。追寻数千年以来书法艺术发展的轨......
一位叫韩天衡的艺术大家,1940年5月出生于上海。他是江苏苏州人,却与浙江结缘,并在上海大都市谱写绚丽的艺术篇章。 韩天衡现为中......
书画鉴定家苏庚春(1924—2001)和画家张大千(1899—1983)相差二十六岁,是典型的忘年交。苏庚春早年跟随其父苏永乾(1888—1963)在北京琉璃......
兰亭奖为当今书坛最高奖项。刘一闻2015年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其书法别致,功力深厚,尤篆刻,古朴秀逸,名重艺林。画品亦简......
<正>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已有五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人们自然会更加强烈怀念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
从湖北省图书馆特藏与地方文献部历史文献室藏书印章入手,探寻早期为省图治印的篆刻名家方介堪、韩登安、程与天,以及与印章起源有关......
中国古代玺印的用途。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不外乎两类,即实用与殉葬。古人生前用印,死后随葬,大约是一种习俗,这种习俗起源甚早。......
《中国书法》:您曾师从方介堪、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诸先生,他们对您的书画篆刻给予过怎样的指导?他们在做人、从艺上,给您怎样......
方介堪作为20世纪一位包前孕后的鸟虫篆印大家.在当代对其艺术语言的考察仍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就方介堪与20世纪鸟虫篆印创......
<正>1962年6月,我院老院长潘天寿在全国美术教学会议上提出:“目前老书法家寥寥无几,且平均年龄在六十岁以上了,后继无人,前途堪虑......
<正> 近现代篆刻史虽仅涉时百余年,但其置身的却是一个动荡与发展相交互的时代。上海无疑是这个时代印学与篆刻发展最充分的区域。......
<正>徐悲鸿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画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学贯中西,造诣深厚弘富,除了在油画、国画、雕塑、书法上有一定的成就......
<正>方介堪(1901-1987),浙江温州人。原名室济,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号玉篆楼主、蝉园老人等。方先生国学功底深厚,精通小学,擅......
<正>中国传统的艺术大多与一个"文"字脱不了关系。诗书画印,诗,本来是文人的看家本领,固不必说;书法,讲究的是书卷气,有所谓文人字......
<正>张大千与于非闇两位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美术大家,两人在年龄、出身、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艺术道路......
<正>赵时(木冈)(1874-1945年),初字献忱,后易名时(木冈),字叔孺,号纫苌。别署有蠖斋、娱予室、南碧龛、橹声宦、仆累庐、宝松阁等......
【正】 鸟虫篆印是指以鸟虫篆文字人印的印章。鸟虫篆印最早见于战国玺,盛于两汉,汉后渐渐式微。鸟虫篆印在流派印中的发展非常滞......
<正>明清以来,印学界流派迭起,从文(何)派、皖派、浙派直至近代齐派,可谓风格迥异、精彩纷呈,并由此波及后学衍生出篆刻创作的"工......
<正>谢稚柳先生是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及古书画鉴定家,创作以宋元绘画为基础兼师法自然,一生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足迹遍布新疆、塞......
谢稚柳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一生除了担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外,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官职,但是......
<正>"潇湘画楼"是一方象牙印章,朱文,鸟虫篆,通高5.7厘米,矩形印面,长3.7厘米,宽2.8厘米。印材硕大,牙质细腻,包浆温润,显然印材取......
结合比较书法研究方法分析方介堪篆刻审美意象中儒家"中和之美",方介堪以独具的艺术识见和天赋,审视秦汉印风和清代流派,撷其精华,融......
<正> 我国著名篆刻家沙孟海教授在《沙村印话》中说:“世间不可无易均室。”但现在知道易先生的人已不多了。 先生名忠箓,字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