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慎罚相关论文
“明德慎罚”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法治思想之一,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国社会,不仅深刻影响了儒法两派的法制观,亦成为后世“宽严相济”“德主......
先秦诗歌所展现的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德法共治的德政思想,是周人对商朝亡国之失的总结,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德法合治的先路。汉代德主......
“以法治国”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理论命题及法制理论命题。将法制及法律奉为治国理政首要手段的“以法治国”理论形成于春秋......
在法律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的发展都将定格为历史。中国法律文化的建设进程与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及法律制度密切相关,且中......
殷周时期的法律观念与制度乃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源头 ,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殷代非道德主义的神权法思想被转化为重刑主义的司......
本文通过对西周法律思想的内涵研究以及法律思想指导下的西周法制,看到了“明德慎罚”和“以德配天”法律思想的积极价值,以及对西......
笔者做了8年的社工,也供职过多家社工机构,对社工机构管理有一些粗浅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rn建立一种“明德慎罚”的机构管理思路.......
由“明德慎罚”发展到“德主刑辅” ,是《吕刑》司法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具体措施多种多样 ,核心是“明德于刑之中”。“德主刑辅......
摘 要:《尚书》作者在成书过程中特别强调“德”,有着较为丰富的德治思想。本文试从“德配天命”、“明德慎罚”、“任德尚贤”三个......
“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是周初统治者为贯彻“明德慎罚”政策而提出的刑法原则,后为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统治经验......
《尚书· 康诰》中“康”指的是康叔,周武王的弟弟,被分封到卫国;“诰”是告诫、劝勉的意思.该篇是周公告诫康叔勤勉政务之辞.全篇......
明德慎罚“在《康诰》中由周公提出以后, 虽一直贯穿着后续篇章, 然只有到了《无逸》篇中, 这一思想在其理论上才真正得以解决, 即......
一、刑罚轻缓化是古代慎刑思想的延续 慎刑观念作为刑法量刑首要的价值观,其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我国西周时期。为了谋求长治久......
(接上期)rn四、中国关于法律人职业道德的理论与制度rn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所谓“法律人”的称呼,但却有从事司法审判活动的官员.......
我国政府一直为批准加入做积极准备,但死刑制度的去留仍然是国内法与公约相左之焦点,本文就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当前死刑......
"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重要司法理念,从西周时期萌芽至汉唐发展兴盛甚至明清时期捉襟见肘,德主刑辅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扮......
根据《尚书》"明德慎罚"思想近四十年的研究状态,以十年为期可以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尚书》"明德慎罚"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司法道德的历史发展,儒家居主流地位.最初形态滥觞于西周,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汉,完成于唐.自宋后走向衰落,至......
《群书治要》作为初唐著名谏臣魏征、虞世南等辑录前人著述以作谏书的匡政巨著,为唐太宗“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作用......
中国古代有慎刑慎狱的法文化传统,这一法文化传统经历了理论奠基、宏观立论、付诸司法实践之漫长的流变历程,贯彻始终的则是"明德慎......
【正】 研究西周的法律制度,历来以凭藉文献资料居多。古代文献记载固然能为我们勾划出西周法律制度的基本轮廓,但由于文献不全,加......
周朝建立后,对夏商神权法思想加以继承并改造。周公提出了"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并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以维护王业久远......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重视礼教的社会。在司法伦理道德方面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主要表现在:“明德慎罚”、“德主刑辅”、恤民、爱民和......
东汉末年,政治衰败,王符深刻认识到王道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治理缺少真正有才干的贤德之士,而人才基于教育,他由此提出了“为......
"明德慎罚"是《尚书·吕刑》德政观的思想渊源。考据《吕刑》,发现其文本中传达了"明德慎罚"的信息。《吕刑》关于"明德慎罚"思想......
孔子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说,意谓冉雍可以南面称君。对孔子这句话的涵义,前人或从德行求解,或以个性为说。其实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孔......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先秦国家历史文献,其中包含的民本思想给后世政治以重大的积极影响。其民本思想主要有克明俊德、忧劳戒......
文章研究了《尚书》中的刑罚 ,对上古时代我国刑法的萌生、发展及基本特征作了系统的审视 ,并对“明德慎罚”“敬明乃罚”等主张予......
西周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奴隶制法制,集中显示了西周法制文明的高度。其中,“德配天”“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礼治”的法律思......
西周的'德治'思想形成于殷周更替之际,是对殷商暴政亡国教训的总结,主要表现为'以德配天'与'明德慎罚'的......
《康诰》是周公写给康叔的诰词,用于告诫他如何治理殷地。《康诰》全篇围绕"德"和"罚"展开论述,体现了周公"明德慎罚"的执政思想。......
德治思想萌芽于殷商时期,关于“德”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盘庚》篇,其义为“直”。周革殷命,周初统治者自觉摒弃殷人迷信......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辅佐武王灭商建周,武王死后拥立成王继位,并代年幼的成王摄政治国:东征平叛、稳定......
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末王朝灭亡的教训,在施政期间主张以"明德慎罚"作为统治思想。而"明德慎罚"思想中蕴含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借鉴......
在西周时期,德治思想本身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周初倡导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原始道德;西周中期以后,德治思想的内容得到了......
德才兼备的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较系统的法律主张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卓越的刑法思想体系完备,内容充满历史进步性和时代......
西周时期在"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中刑、中罚原则,主张在刑罚运行中坚持罪刑相适应。其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自首从轻、疑......
中国有着悠久的法制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法律文化,历史上的中华法系作为东亚文明的典范,曾经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