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相关论文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是对此前各种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其以春秋公羊说为根基,以“天人合一”的神权法、“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大一......
义利观是董仲舒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并总结了先秦的义利观,又建立了自己的义利观,本文通过阐述董仲舒义利观的历史渊源......
孔庙从祀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教制度之一。这一制度起源于周代四学之释奠礼。孔庙从祀自东汉明帝发端,以七十二弟子从祀孔子,可谓传......
董仲舒从个人循天道养生的角度,提出了“人其天之继欤”的著名思想,而其中所阐发的“中和养生”思想,更是非常深刻,发人深省。他指出,人......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载于“天人三策”及《春秋繁露》等文献中,其与孔门儒学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其天人哲学之上。既往许多学者都曾对......
汤武革命是先秦诸子争论的焦点问题,传统儒家是汤武革命的支持者。孟子以行仁义之政为标准,认为君主若残害仁义,则自动丧失其统治的合......
《春秋繁露》(2019)主体以论辩的风格阐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王道思想。《春秋繁露》中蕴含了丰富的“仁”学文化:“必仁且智”“仁......
董仲舒是汉代的群儒首、帝王师。他标举的“德主刑辅”“正己而正人”治国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董仲舒“德主刑辅”......
面对天下失序的时代,孔子以仁义之道为支撑,修《春秋》为后世之君立法。《春秋》精神外显王者之道,内蕴仁义之道。仁义之道以“爱人”......
《春秋》经首“元年春”暗含元、天关系,作为春秋学的宇宙论基础。董仲舒理解的“元”是动态之元,作为天地万物终始循环的枢机和原理......
秦汉王朝在政治、疆域、经济方面的大一统,必然要求思想、意识定于一尊。秦始皇、李斯君臣首先整肃“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的书生......
董仲舒和荀子的人性论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都附属于其正名学说,且都是为了王道理论所做的基础性论证。荀子正名的核心原理是以实定名,董......
对于董仲舒的天人学,以往学界多从谶纬神学的角度加以诠释,认为董仲舒是高倡神秘之学,宣扬唯心学说,神化天命,贬低人的地位,甚至完全把他......
五行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哲学观念,而五行之“行”的含义反映了五行说的本质。五行之“行”的本义为五材之“施行使用”,对......
《春秋繁露》构建“三王三统”,论证以《春秋》当新王、立新统。《白虎通》是经师第一次正式承认并讨论“三皇”问题,并且以伏羲“始......
西汉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学说是对周秦之变后的汉代国家秩序建构的思考。与政治意义上的统一与维护中央权威不同,经学视域中的“......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
董仲舒作为“百端之学”中的一介儒学者,在汉武帝的号召下成为了众多献策进言者之一,因献策得到汉武帝的欣赏而进入了体制之中,当了一......
西汉武帝以前时代,儒术的含义相对驳杂,一般是指与国家治理有关的仪式和制度。这种广义儒术的知识资源主要是六艺类文献。以六艺知识......
利用《春秋繁露·止雨》篇及银雀山汉墓所出历谱,可以确定董仲舒“天人三策”对策时间为元光元年(前134)五月,在汉武帝开始尊儒之后,而......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理论极为丰富,西周已经确立了一整套关于权力合法性来源、政治目标、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统治方式和策......
中国古代有很多法律思想,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与儒家有很大关系,让中国古代法律一直走着儒家化的道路.董仲舒作为儒家的重要人物,其......
本文从人文阐释体系的构建角度入手探讨董仲舒的经学阐释,说明董论中阐释载体与“大一统”的人文体系形成和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而......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大儒,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就包涵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遗产。作为有汉一代伟大的思想家,董仲舒秉承了先秦......
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涉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国外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
《管子》最早用五行之理解释人类活动的四时宜忌,采用了两种方法使四时与五行相配:一是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夏秋之间加上中......
董仲舒并未如俗论所言,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最早提到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说相关的论述者为班固,是因为董仲舒在《天......
汉代“儒者宗”“群儒首”董仲舒构建了以教化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体系和实践脉络,使汉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够接受学术(儒学)指导的......
董仲舒王道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董仲舒认为王道即天道,王道实施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天道。仁是天道和王道的最高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代替三维目标,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
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这些年执政者、学界与民间的共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然而传统文化的深厚根......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道”是形而上的最高的概念,隐微而深奥,难以认识。儒家之道也是如此。儒家圣人孔子称赞弟子曾参于其道“一......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萨苏最近撰文讲了这么件事。他的一个叫土屋的邻居,是大学生,三番五次地找他讨教有关秦始皇、刘邦、汉武帝、董仲舒......
大汉帝国在建立之初,便急于寻找一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道德力量,以提升其合法性。在这场类似于“竞标”的哲学大赛中,儒家代表人物董仲......
嘉祜九年(1064年),章悖在陕西某县当县令,请苏东坡登山游玩。苏东坡恐高,不敢爬陡崖,而章悖身手不凡,三两步冲了上去,站在极险处拍手嘲笑老......
摘要:义利关系的探讨和争论都是每个时代的重要话题,也是影响每个时代人们行为的重要价值标准。追溯其发展源泉和理论依据,最早可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