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遗产》相关论文
《文学遗产》作为国内一流学术期刊,知名度、文学含量都比较高,以《文学遗产》近二十年刊发的《诗经》研究的相关论文着手,管窥二......
2021年4月9—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苏州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无锡国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学术论坛"在......
承《文学遗产》编辑部之嘱,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谈如此大的题目,实在很勉为其难,只能挂一漏万地谈一点浮泛的看法。首先,我要肯定,古......
2015年11月19日—22日,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等地的一百余位学者共聚绍兴,隆重召开纪念陆游诞辰8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
<正>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与《文学遗产》编辑部联合主办、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空间维度的中华文学史......
2017年4月22—23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中国社......
<正>2016年11月22—23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遗产》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召......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正>2013年10月10—13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
《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刊载《论制举与唐代隐逸风尚的关系》(查正贤撰,以下简称“查文”)一文,认为:“为制举而颁布的诏书借助传......
20 0 1年 5月 10日至 11日 ,“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与......
《文学遗产》创刊65年来共发表古代小说研究论文634篇,其中,阐释性论文334篇,占52.68%;实证性论文300篇,占47.31%.发表小说名著论文2......
《唐代文学探论》是王辉斌先生表现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重要著作.据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一书对2007年的“学科......
陈尚君,男,浙江慈溪人。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
我在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历程之中,遇到学者型编辑不少。老一辈学者型编辑如中华书局的傅璇琮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赵昌平先生,中......
春寒料峭,天空又飘起了雪花。我们迎着小雪走进了刘继才先生在东北大学出版社的办公室。刘继才,辽宁营口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东......
葛兆光同志《赵师秀小考》一文(见《文学遗产》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对赵氏生平事迹考证颇详,论述亦精,然偶有不确凿及疏漏处。下列所......
2010年,岳麓书社“博导文丛”推出王齐洲教授的《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以下简称《考论》)。该书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
2011年3月26日至28日,"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
2016年10月22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文学遗产》古代小说研究论坛(2016)......
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主办的《文学遗产》网络版现已正式创刊。域名为:http://wxyc.literature.org.cn或http://www.文学遗产.中国......
2007年4月22日至24日,“《文学遗产》青岛论坛”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青岛大学主办,青岛大......
<正>古典文学研究在既往的四十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目前的认识而言,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充分利用新文献......
<正>钱志熙,1960年一月二十六日(农历)出生于浙江乐清。1978年10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1985年8月至1987......
什么是经典?伊塔洛·卡尔维诺曾言"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
2014年9月27日上午,“《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
<正>钟振振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词学研究专家。其研究上承清代乾嘉学派治经治史的严谨求实精神,下继导师唐圭璋教授的治学传统,......
我对《文学遗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从大学开始就订阅《文学遗产》,现在还保存着自复刊至今的全套杂志。从1985年起,我就幸运地......
近十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稳步发展,是一个积极探索的时期,也是一个保有成就的历史阶段。《文学遗产》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载体、高端......
《文学遗产》作为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六十年来刊发的《诗经》研究文章集中反映了《诗经》学发展的趋势。建国后古代文学研究中文化......
我很高兴同大家一起讨论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里,我想以《文学遗产》的编辑和博士生导师的双重身份,谈谈我对古代文......
<正> 前几年,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曾经讨论过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讨论似无多大意义。......
<正>2013年3月29日至30日,《文学遗产》二○一三年编委会扩大会议暨"古代中国:文学·文献·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会议......
2007年7月21—24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西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文学遗产》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开幕式由西南大学文学院院......
2008年12月26日—29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遗产》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遗产》论坛”在中山......
2010年12月1日—3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的“文学遗产论坛:明清诗文的文体记忆与文体选择”在中山大学中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古典文学界兴起的"方法论探索"与"宏观研究"热潮,是文化界掀起的气势磅礴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本学科领域的回响。......
<正>2014年10月24日~26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和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学遗产》古代小说研究论坛"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
2016年8月9-11日,第二届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锦州市召开。会议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社科联等联合主办,由......
<正> 建国以来,“三言”,“二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内容大抵可分为作家、作品、专题及整体研究方面。作家研究的主要是......
<正>在当代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民族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然而,这一关联是如何生成的?何以成为学界普遍......
<正> 《官场群丑》俞泓《古典文学知识》(南京)1987.1《<金瓶梅>与蒲松龄》刘辉《复旦学报》1987.1《袁小修与<金瓶梅>》周钧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