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相关论文
四川大瓦山泥炭沼泽地位于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福建青冈(Quercus chungii F.P.Metcalf)和岭南青冈(Q.championii Benth.)属于栎属青冈组(Quercus section Cyclobalanopsis),为珍稀用......
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第三阶段(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Ⅲ,PMIP3)制定了一个关于末次盛冰期的标准实......
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地球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过去10多年,围绕世界各地考古遗址人群开展的古基因组研究,在旧石器时代......
掌形藻(Palmaria palmata)隶属于掌形藻目(Palmariales),掌形藻科(Palmariaceae),掌形藻属(Palmaria),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两岸。本研究利用线......
中国北方典型沙地处于东亚季风边缘区半干旱气候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文对已有的该区域古气候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对......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处亚热带,与中纬地区机械风化作用强相区别,化学淋溶作用相对明显.因此,在暖湿期,粒度随着水动力的增强而变......
本文基于湖北青天洞和南京葫芦洞6 支石笋的25个U/Th年龄和1376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8.3-10.8kaBP 平均分辨率约10年的东亚夏季风......
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揭示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中的一......
以沂河船流街-白塔街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历史文献资料,经物探勘察、钻探,获得了相应资料并采集了年代样品等,根据物探、钻探资料......
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提供的 116个 6kaBP (± 5 0 0年 )和 39个 18kaBP (± 2ka)的花粉数据 ,根据生物群区化方法 (biomizati......
采用“国际球古气候模拟对比计划”对21kaBP的边界的共同设置,包括地球轨道控制下太阳辐射变化、北半球第四纪冰盖、海洋表面温度(......
根据中国古湖泊数据库提供的湖泊水量空间信息和系统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在末次盛冰期(LGM)时期存在着湖面比现代高、面积比现代大、水......
通过TIMS-U系测年和纹层计数年代学研究,建立了18~14kaBP南京汤山洞穴石笋纹层生长时间序列,其中18179~14900 aBP时段年纹层生长速......
根据南京葫芦洞一支石笋高精度230Th年龄及纹层计数,确定该石笋在24~21kaBP期间发育连续3000年左右的年层序列.石笋年纹层厚度与光......
本文利用古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第三阶段(PMIP3)中MPI-ESM模式模拟输出,采用主分量分析、回归分析、多窗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全新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位于中低纬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是第四纪高原隆升和冰期气候叠加的产物,与高纬多年冻土相比,具有厚度薄和不稳定的特点,对全球变化......
采用耦合了陆面过程的9层15波菱形截断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AGCM+SSiB),引入全球最新的6和21ka时陆面植被分布,并转换成模式格点值,......
末次盛冰期(LGM)是距今最近的一个与现代环境反差最大的气候时期.利用包含较为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
通过TIMS-U系测年和纹层计数年代学研究, 建立了18~14 kaBP南京汤山洞穴石笋纹层生长时间序列, 其中18179~14900 aBP时段年纹层生......
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全球气候模式研究了末次盛冰期(LGM)和现代情景下的东亚季风和地面水分特征以及青藏高原冰川......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鹤鸣孔第一硬黏土层的孢粉、藻类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末次盛冰期的气候波动。结果表明,鹤鸣孔第一硬黏土层......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中国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旧石器时期(20~12kaB.P.)的重要遗址,出土有大量的蚌器。本文对两处遗址旧石......
通过龙感湖滩地钻孔24.4m深度以内的沉积物岩性、生物和物理指标分析,在14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对龙感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进......
气候预测是上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目标,自然条件下的古气候系统是预测气候变化的重要参照系,而以物理机制为基础的古气候模拟是探索......
据湖北省神农架天鹅洞一支石笋11个^230Th年龄和254个δ^18O数据,建立了28.5~22.0ka B.P.同位素分辨率平均约30a的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序列......
海洋上部水体垂向结构变化对于理解热带海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穿越流(ITF)出口处东印度洋帝......
根据长江三角洲 ZK01孔的粒度资料,从粒度参数、斜体图、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等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详......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几个钻孔的分析,将其自上而下划分成3个海相层和3个陆相层,并且划分为1个4级层序(准层序)和4个5级层序。每个层序代......
通过对南通段古河谷典型钻孔及剖面沉积物颗粒、微体生物化石、^14C测年等的分析,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地层进行了划分。该段古河......
本文通过对渭南黄土剖面末次盛冰期地层较高分辨率的蜗牛化石记录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特征蜗牛种类峰值的演替反映了古气候的演化过......
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在末次间冰期(last inter glacial, LIG)、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
对冲绳海槽中段DGKS9603孔134个样品(孔深0~481cm),测试了18种常、微量元素,对该柱样的29个样品(孔深0~488cm)进行了REE测试。对采自长江三......
对中国北方干旱区329个古土壤和湖泊沉积物的^14C年龄数据的时空分及频数统计分析表明,从末次盛冰期至冰消期,我国整个干旱区受控于西风带、......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是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收支状况,对正确评价陆地生态系......
本文用末次冰期北美大冰盖南缘的风尘堆积记录来重建末次盛冰期的亚极地环境变化。磁化率、有机碳含量和潜育化程度的资料表明,末次......
据年层计数和TIMS U系测年结果 ,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 (1 80 0 0~ 1 40 0 0aB .P .)。除石笋顶部 5mm层段......
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设定的边界条件下(其中包括:海洋表面温度、陆地冰盖、CO2浓度、地球轨道参数等变化),本文汇报了利用中......
文章利用Zhao等的模拟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汪品先和CLIMAP两种重建海洋表面温度(SST)资料差异对亚洲夏季风......
地处南亚季风区的沙鲁里山地区保留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文章通过ESR对冰碛物直接定年,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及其风化程度差异,......
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设置的标准试验方案下,首先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模拟了末次盛冰期......
利用CCM3/NCAR全球气候模式在21kaB.P.(2.1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LGM)气候背景下,对中国区域植被变化对夏季(6~7月)东亚季风降水的影响进行......
利用美国NCAR-CAM3大气环流模式,分析了末次盛冰期(LGM)两个不同的热带海表温度重建方案中,北半球冬季热带中、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及大气......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CAM3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模拟了末次盛冰期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夏季风区降......
将新研发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系统模式(NUIST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NESM1)首次应用于古气候模拟中,在Paleoclmate Model......
综合CaCO3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资料,并结合研究区的区域特征,对兰州红咀寺剖面有机碳同位素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宽谷段发现了一套湖相沉积地层,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为冰川阻江形成的堰塞湖沉积物。野外调查发现该套湖......
利用全球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的方法研究了末次盛冰期海陆分布、植被和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对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作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