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相关论文
摘 要:《延平答问》是李侗与朱熹的论学书信,其中有许多论述是关于《论语》的,这里拾取其中对“孝”之概念的讨论,来窥见师徒二人的学......
《延平答问》(初为一卷)是朱熹编辑的他与老师李侗之间论学的问答,时间自绍兴丁丑(1157年)六月至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止。自南宋......
李侗深受罗从彦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教育理念,一直到授学朱熹时,才较为全面地体现在各方记载中,主要表现为:力行开启蒙智的早教意识和......
“道南一脉”一门三杰的为学要旨,由杨时的倡导至罗从彦而深化,至李延平而确立。从儒者的安身态度“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李侗只是作为朱熹的老师而彰显于世,其实李侗在“道南相传”、“内圣”学说的理论建构,以及宋代理学思潮的发展趋......
《延平答问》是李侗和朱子师弟子之间的书信集,由朱子所编定,是研究李侗和朱子早期思想的重要材料.其中有丰富的仁论思想,对于研究......
李侗著作的版本,大致可分为《延平答问》版本、《李延平先生文集》版本和拾遗三个系统。基于《延平答问》的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
儒学的核心是仁学,对求仁之方、仁体论与仁学的现代转化的考察是儒学史的主体内容。宋代新儒学,从二程到朱熹,仁说思想渐成体系。......
李侗作为朱熹继承道统的最重要老师,在教导朱熹的过程中,以满腹的义理之见和极富魅力的人格感召,传授下一脉相承的理学之源,为朱熹集成......
南宋大儒朱熹学识渊博,著述宏富。由于师承、宋代疑古惑经思潮的盛行,在儒家典籍中,朱熹对四书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六经,而在四书中,......
地方文献记载的错乱与误传,让朱熹、李侗与南平九峰山之间的关系或行踪往来,被时不时地张冠李戴、漏洞百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
李侗的思想大体分为“理一分殊”、“默坐澄心”、“洒落融释”以及政治思想四个方面。首先,“理一分殊”思想强调从“知字上用著力......
归隐一直被认为为道家专属,但打破传统固有的观念,可知道隐亦是儒家哲人的一种独特的归隐姿态,它不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出世态度,而是为保......
从“力求举业”到“只为真学”,李侗所产生的这个重大转变,一直是研究者颇感趣味的话题之一。透过李侗拜师罗从彦的投书帖,我们可以清......
为解读李侗复杂的政治情结,对其面临的出仕契机、规避仕途的成因、政治之呐喊进行了剖析。分析认为:李侗出生在官宦、世儒之家,有着良......
对于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朱子对其用意的探讨是非常小心谨慎的。首先,对于《论语》中所提到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朱熹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