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相关论文
赵武灵王出兵故关攻中山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位有......
人们都知道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和功臣。其实,还有一个人的贡献并不在郭、李之下,就是帮助唐肃宗李亨进行战......
历史上,唐玄宗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在他统治的天宝(742-755)年间,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五千多万。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要知道当时东法兰克......
唐朝名将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 他曾和叛将史思明的部分主力,在河阳隔河对峙。当时,史思明的叛军要比李光弼的实力强......
三 具有历史意味的是,发动唐朝“安史之乱”的是朝阳人,而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唐重臣也是朝阳人,这个人就是李光弼。 生于唐中......
李光弼 708—764,契丹人,唐中期著名军事家。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唐,天下大乱。在此危难之际,李光弼受命为河东节度副使,知......
唐朝从唐太宗开始而广开才路,士庶并用,新故并用,汉夷并用。来自异域的文人武士入朝做官,促进了中外政治文化的交流,把中华文明的......
马驰教授是当代唐史学界公认的蕃将(少数民族将领)研究专家,继代表作《唐代蕃将》之后,又对诸多蕃将进行个案考察,多有创获。由陕西师范......
《旧唐书》卷110《李光弼传》记: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严、牛廷玠等四伪帅率众十馀万来攻太原。光弼经河北苦战,精兵尽......
期刊
唐朝将帅及其命运,虽不是子美最为关注的对象,但是我们从他留下来的近三十的首相关作品,可以梳理出一组与时代相契合的唐朝将帅的......
在戏曲舞台上有个家喻户晓的剧目《打金枝》,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等多个剧种数百年来常演不衰,尤其被称为晋剧"第一戏"。晋......
现今在历史教学中,容易混淆古人的出生地与祖籍。如两唐书记载安禄山、李光弼为"营州柳城(治今辽宁朝阳)人",因此认为二人出生地在......
<正> 大唐天宝初年。咚、咚、咚……惊撼人心的锣鼓,敲打着特殊的节奏,一阵紧似一阵,传彻了通向东西南北各城门的十二条大街。人们......
险扼古渡孟津关彦春,沙丹孟津关,位于古黄河津渡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之地,故名。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为镇压黄中起义,确保洛......
<正> 1979年4月初,平鲁县平鲁公社屯军沟大队青年社员黑云和公社中学学生杨茂等,在劳动中偶然发现了大批金铤等物,后已全数上交国......
<正>水龙吟[明]孙承宗平章三十年来,几人合是真豪杰。甘泉烽火,临淮部曲,骨惊心折。一老龙钟,九扉鱼钥,单车狐搰。念山河百二,玉镡......
【正】 读近年出版的一些唐诗注本,发现有些地名的注释值得商榷。其中有的地名,直接关系到诗人的行踪和诗歌的写作地点,有的与古代......
<正>【考情分析】2012年全国高考17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
<正> 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中,认为哥舒翰是西突厥别系突骑施族人,与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属于同一族类,因而“哥舒之所以降敌,看......
<正>地道战的起始、传承,留下的是人民的勤劳、勇敢与智慧。说起地道战,几乎黄发垂髻,妇孺皆知,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正> 《旧唐书·鲁炅传》(10册卷一一四): 乾元元年,兼郑州刺史,充郑、陈、颍、亳等州节度使。上元二年 为淮西襄阳节度使,邓......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华北平原军民曾采用灵活多变的地道战,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日军。作为一种攻防兼备、粗具体系的作战方法,......
在领导者的形象方位上,人们有着诸多社会性定义。这些公共期待和对于领导者公共形象的理解和定义,已约定俗成为当今世界“成功型”......
'汉皇重色思倾国'。唐明皇李隆基自从宠幸杨贵妃以后,'从此君王不早朝',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弄得濒临绝境,引出了......
唐朝"安史之乱"能够平定,很大程度上仰赖两大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忠诚和智勇。尽管李光弼的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其治军之严、战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