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秉钧相关论文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流散书写已然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梁秉钧的流散创作与其自身旅美求学以及游历世界各地的生......
<正>广东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自1997年起设立的"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在每周六下午公开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推动......
<正> 现当代文学研讨会一共举行过三次,最早的一次是在1988年11月;最近的一次则在今年四月。这三次研讨会都没有特殊的主题;只强调......
<正>怎样讨论诗(与诗人)才可以呈现更大的意义呢?这样问,似乎太抽象又空泛了,具体一点,或许该问怎样突显诗的重要性与外在环境的关......
<正>也斯(1949-2013)本名梁秉钧,1949年出生于广东新会,长于香港。1984年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学位。著名诗人、作......
<正>二战后生长在香港的新一代本土作家中,梁秉钧的写作具有颇为独特的风貌。这代作家亲历了香港新旧交替的变革,目击了东方之珠如......
梁秉钧和张松建的两本研究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专著都自觉而有效地参照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但过多地倚赖西方理论体系而有意......
<正>日期:2011年11月25日地点: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附近的咖啡室在靠海的一间不大却很别致的咖啡室中,在柔和的音乐和灯光包裹下,梁......
<正> 前 言 一九八六年六月初,一个名为“中国文学的大同世界”学术研讨会,在西德的莱圣斯均(Reisensburg)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
<正> 香港《文化评论》编辑组和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于3月18日合办了一个名为“香港书评现况及展望”的研讨会。研讨会由董启章(......
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长达一百五十六年,在这特殊的环境下,社会文化、教育制度、语言习惯等都受到殖民根深蒂固的影响。香港人关于......
作为作家和文化批评家,梁秉钧在小说、新诗、散文、评论等方面均有卓越之贡献,成为香港文化品牌之一。从1997年开始,他致力于"食馔......
...
梁秉钧将"香港意识"熔炼为一种诗学,或可称为"发现的诗学"。其"发现的过程"藉由观看、倾听和品尝等不同层面展开,打开视觉、听觉及......